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龚育之-孙小礼科哲青年著作奖”2025年提名通知

19614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由孙小礼担任教研组组长。196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身)联合招收“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由于光远、龚育之担任导师。龚育之和孙小礼两位先生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奠基人,不仅在北京大学深受爱戴,而且在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也享有盛誉。

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发展,感谢龚育之和孙小礼两位先生为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北京大学哲学系于20259月正式决定设立“龚育之-孙小礼科哲青年著作奖”。此项著作奖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每次奖励1-2部过去四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哲学及其相关领域高水平著作,面向拥有中国国籍的青年作者。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与科史哲奖基金会理事会(筹)曾于2014年联合设立“科史哲青年著作奖”,自2015年开始评定,截至2018年共4届。2020年起改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截至2023年共4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的开设为“龚育之-孙小礼科哲青年著作奖”的评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点击附件可查看历届获奖得主。


2025年“龚育之-孙小礼科哲青年著作奖”的评审拟沿袭“科史哲青年著作奖”的有效做法,符合以下条件方可纳入本次评奖范围:

1. 前四年度(202111日至20241231日)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

2. 奖励广义的科学技术哲学专著,学科范围主要包括: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含科技伦理)、科学技术史、逻辑学等;

3. 著作出版时,作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含),如为合著,所有合著者年龄均不得超过40周岁;

4. 作者为中国籍,不限工作地区;

5. 著作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凡满足上述条件者均可申请。可以作者自荐,也可以第三方提名。请通过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提交申请:

【腾讯文档】“龚育之-孙小礼科哲青年著作奖”2025年申请表https://docs.qq.com/form/page/DTUNuS1NGbG1QSmtY

7e2a34e4ab501a462810997fbf2c330e.jpg

欢迎作者本人提交专著电子版。评审过程将严格遵守版权规定,所有材料仅用于评奖评审。本年度奖项提名截止日期为20251015日。如有疑问,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颜春玲老师(邮箱:yanchunling@pku.edu.cn)。

北京大学哲学系将组织专家开展评审,于202511月公布评选结果。202512月在北京大学颁奖。每部获奖著作奖金3万元(税前),由孙小礼教授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赞助。获奖者需前往北京大学领奖,并公开做学术报告。

  未尽事宜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解释为准。

 

北京大学哲学系

20259

 

 

 

龚育之教授和孙小礼教授简介

image.png

 龚育之教授

image.png

孙小礼教授

 

 

    龚育之(19291226日—200761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原籍湖南长沙。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及相关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软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职。在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1961年第一版、1978年增订版)、《科学·哲学·社会》(1987年)、《自然辩证法在中国》(1996年)、《龚育之文存》(三卷,2000年)、《科学的力量》(2001年,合著),等。

 

    孙小礼(1932年7月4日—),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曾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组长,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建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她主编了《自然辩证法讲义》(1979)、《人·自然·社会》(1988)、《方法的比较--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1991)、《自然辩证法通论》(1992-1999)、《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1995)、《科学技术与世纪之交的中国》(1997)、《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2000),撰写了《数学·科学·哲学》(1988)、《科学方法论史纲》(1988)、《数学与文化》(1990)、《超越时代--哲人科学家莱布尼茨》(1997)等著作。其中,《自然辩证法讲义》创设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基本学科构架;《自然辩证法通论》对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的成果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她主持编撰的《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丛书》(1987-)形塑了北京大学“科学的社会研究”之独特风貌。孙小礼教授桃李满天下,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也为中国的科技哲学与科技史学界培养了很多学术领军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