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善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新商业文明”跨界对话活动圆满举办



2024年12月24日,“善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新商业文明”跨界对话活动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圆满举办。活动由召集人哲学系王颂教授主持,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先生、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何日生先生、中央电视台白岩松先生、易宝支付和易宝公益联合创办人余晨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杨壮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应邀参与对话,北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80余人参加了活动。

 

c96b310098013527665562295cca6ea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中国企业纷纷出海,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对此,企业家应该担负怎样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国内、国际开展业务的同时,如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商业文明,如何贡献、服务于当地社会和民众。主持人向与会嘉宾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善经济的内涵是什么?公共利益如何与个体利益协调一致、企业和企业家在其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商业新文明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如何看待AI等技术的发展,其与善经济的关系如何等等。

陈越光先生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慈善工作,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务。他认为,人类就特性而言是整体性较差的物种,特别是在如何建立价值理念的整体性上往往莫衷一是,甚至争斗不息。对善经济的探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讨。既往的历史往往是由恶推动的,人类至今仍然面对现代性的困境,善经济能否开创出一条道路,值得探讨。

何日生先生现任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同时兼任慈济学术委员会召集人、哈佛、牛津、剑桥等大学的特聘、邀访学者。他认为,新商业文明应该以善经济为出发点。善经济应以利他、和合、共善为共同的价值基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从客观地达成善的效果转变为有意识地从善的动机和目标出发去开展经济活动,中国企业应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从打造更好的产品转变到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打造好的产品。

白岩松先生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和文化事业,他是善经济的拥护者和推行者,他提出了“利众利润”的口号,特别指出了当今中国经济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认为,善经济是可行的,推动善经济很有必要,问题是要区分哪些是善经济而哪些不是,要防止以善为名的恶。他还特别对技术宰制人类的问题提出了忧虑,对技术的善恶属性提出了探讨观点。

余晨先生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企业家,长期推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知识普及和社会公益工作,他曾任中央电视台系列节目的顾问,著有《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等著作。他首先对白岩松先生提出的与AI等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认为,技术总体而言是中性的,它不过是人性的放大器。通过列举的一些实例,他对当代新技术的应用表达了乐观看法,认为新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取得善的效果。

杨壮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联席院长,长期从事管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认为,善经济的提法挑战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可以深化对诸如如何把企业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等问题的探讨。他解释了自己提出的三元领导力的说法,特别说明了“品格领导力”的内涵。他还列举了大量中国企业出海经验的案例,结合这些案例说明了金钱观与幸福感、企业责任与公益等问题。

周建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系主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他结合经济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差异,分析了资本和金融的作用,他还通过实例指出了历史上善经济的有效实践,从而说明了善经济并非空洞的想象。

 

aafb67e04ac2e80473f1d94b3c20e21

 

与谈嘉宾经过多轮讨论,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善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商业文明的关系发表了见解,部分听众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或向嘉宾提出了问题。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