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第96次马哲论坛综述

2024年4月20日19:00-21:00,北京大学哲学系第96次马哲论坛在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辩证法与希望的‘世纪之争’——简评布洛赫的黑格尔阐释”,主讲人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常务副部长、哲学学院庄振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老师、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张梧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庄振华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缘起,并概述讨论背景。庄振华教授指出,布洛赫被称为是一位思辨的唯物论者,其在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下所撰写的著作《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阐释》为他本人的“希望哲学”或“乌托邦思想”奠定了本体论根基,也堪称20世纪西方黑格尔研究的经典。这表现在:第一,布洛赫在撰写此书过程中和出版此书后达到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更深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希望哲学”的重塑,甚至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重释;第二,不同于法国哲学家(伊波利特、福柯、德勒兹等人)聚焦于《逻辑学》“本质论”的创造性转化,布洛赫则强调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遗产,并以唯物论的“开放性”方式对其加以改造,以便在当代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

讲作的主要内容分为“布洛赫的洞见”“与黑格尔原意的差距”“思想差异的时代原因与‘争辩’的延续”等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内容中,庄振华教授指出,布洛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点、性质、架构均有独得之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唯物论潜力的看法,进而将作为辩证法推动力的“总体性”重释为希望。黑格尔的总体性被布洛赫改写不同时代的需求所推动的生活方式。经过这些改造后,黑格尔辩证法研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现实历史的运动。总的来说,布洛赫认为必须在经过改造的辩证法中,总体性、开放性、希望才能发挥撬动与改造现实的巨大作用。相较于学院哲学中稍显仓促与偏至的“现代性批判”对形而上学弃之不顾、对现代技术等实际问题抽象批判乃至躲闪不顾的姿态而言,以布洛赫为代表的左翼思想家们(又如马尔库塞、阿多诺等)反复抉发黑格尔思想的强大潜力与当代意义,对尖锐的现实问题迎难而上的做法,是极富洞见与勇气的。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庄振华教授阐释了布洛赫的见解与黑格尔原意的差距。整体来说,布洛赫的黑格尔阐释倚重《精神现象学》,而对《逻辑学》满足于一些流俗的理解,或者说对《逻辑学》的误会是最密集的。这具体体现在:他虽然留意到黑格尔自述其思辨辩证法的最核心文本,但极令人遗憾地将其还原为康德、费希特式的“正题—反题—合题”模式;由于对“本质与现象形成相互支撑的二元设定”这一《逻辑学》最精彩观察的把握不够深刻,布洛赫提出了所谓“本质论是本质的自我中介”这种充斥着人本主义流俗想象的说法;他批评黑格尔将事实偷偷转化为必然性,从而描绘出一套带着必然性的“虚假的生命”,认为黑格尔扬弃这虚假的生命,回到更纯粹的绝对必然性,仿佛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所谓逻辑学中的黑格尔以柏拉图为师,而实在哲学(指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等部类哲学)中的黑格尔则以亚里士多德为师,这种讲法也不甚妥当;最后,布洛赫对“总体性”的理解略显肤浅,并未达到到黑格尔辩证法应有的高度,这也决定了布洛赫自己的“希望哲学”只能达到有限的高度。这些理解实质上导致布洛赫的思维大致达到“本质论”的“现象”三级层面,即一种以人类为中心、以劳动及其需求为动力的“希望—现实”二元世界观,而对该逻辑层面的反思以及更高的现实性二级层面乃至概念论基本“无感”。

在第三部分内容中,庄振华教授指出,布洛赫对辩证法的理解与黑格尔本意存在差异的时代原因,以及相关“争辩”的延续。马克思的前期思想虽然大多被布洛赫吸收并系统化,但他在《资本论》的商品学说与价值论中对《逻辑学》“本质论”的化用,则并未被布洛赫留意到。从更大的西方思想范围内来看,布洛赫对20世纪西方思想的人本主义特征缺乏反思,这在《逻辑学》的理解上表现为陷溺于“本质论”,对“概念论”无感。相比于阿多诺、哈贝马斯有限地反思“本质-现象”二元设定,以及福柯、德勒兹超越了这种二元设定,布洛赫则置身于其中而不知,但三者都没有达到“本质论”的极限。当然,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时代依据。黑格尔也并未预见到后来时代会发展到极度异化、极端反犹、人性萎靡、“智能”横行等等境地,布洛赫将目光聚焦于人类的自我改善,自有其道理,不可简单否定。我们所谓辩证法与希望的“世纪之争”,并非要以黑格尔或布洛赫中的一方为标准,出于维护学派的考虑来批评另一方。恰恰相反,我们要在当前时代处境下,尽可能地甄别双方思想中有益于当下的资源,以为镜鉴。

张梧老师认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关联始终是马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庄振华教授作为国内黑格尔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讲座对于我们把握这项议题颇有裨益。具体来看,本次讲座有五重意义:第一,对布洛赫研究而言,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希望哲学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主观信念;第二,对黑格尔哲学研究而言,庄振华教授的讲座对如何理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提供了诸多洞见,诸如“知性”是理解《精神现象学》的一把“钥匙”等;第三,对马克思研究而言,需要仔细辨析黑格尔不同文本(《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逻辑学》)对马克思的不同影响;第四,对人本主义研究而言,布洛赫对黑格尔的阐释之所以存在偏差,正是由于其在人本主义的思想背景使其黑格尔阐释停留在《逻辑学》的“本质论”而未上升到“概念论”;第五,对20世纪左翼理论研究而言,庄振华教授的讲座对以布洛赫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法国左翼思想(伊波利特、福柯、德勒兹)等人的横向比较提供了很好的诠释框架。

最后在讨论环节,庄振华教授进一步阐释了《逻辑学》中本质与现象二元设定的思想,参会同学就《资本论》与“本质论”的关系问题与庄振华教授展开进一步交流。在场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对庄振华教授表示感谢,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高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