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第四届哲学文化节



 

为进一步推动哲学文化传播,全方位展现哲学系学科特色与学子风采,2025年4月2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于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举办第四届哲学文化节。本届哲学文化节以“理蕴新元”为主题,紧扣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工作导向,鼓励师生在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美好生活的真谛,感悟哲学的深邃“理蕴”,思索科技的创新“新元”。本届哲学文化节共设置19个互动展位,涵盖知识闯关、趣味游戏、留言互动等多种形式,通过集章打卡等形式,让广大师生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游思融合,近距离领略哲学之美。

 

 

上午九时许,第四届哲学文化节正式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系主任程乐松等系领导来到现场,与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各项趣味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各院系、单位的师生员工,和当天参加学校运动会的青少年们共计1000余人积极参加各摊位特色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氛围里感受哲学的独特魅力。

 

 

本届哲学节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时代背景下开展,力求将“理蕴新元”中以创新为根本的哲学智慧以生动形式展现给每一位参与者,设置了一批科技创新主题摊位。在“AI指津”摊位,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通过AI聊天模型得以“重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参与者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每一位参与者在与AI哲学家的问答互动中,亲身感受人工智能技术搭建起的生动具象化的哲学家思想的魅力。在“人机哲辩”摊位,参与者们拿到一组由真人和 Deepseek 分别对于同一问题做出的回答,在理智的反复比对和感性的直观判断中不断咀嚼文字,仔细分辨着文字背后的人机身份,通过阅读分析阐发自己对于人工智能思考与人类思考的分析和判断,启发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反思。在“科技伦理决策匹配”摊位,参与者们在不同的假设场景中尝试将对同一社会议题的若干意见与相关的伦理学理论配对,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不同的伦理学理论在面对当代复杂的科技伦理问题的回答中蕴含的哲学沉思。正是在新兴科技与哲学思维的碰撞中,参与者们深刻感受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如何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而唯有充分认识科技和人文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在技术革命浪潮中屹立潮头、开拓创新,让科技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添砖加瓦。

 

 

本届哲学节同样设置了一批将生动游戏和哲学知识相结合的趣味摊位。在“诗画哲思”摊位,参与者挑选写有哲学名词的纸条,或自由拼贴组合成句,或挥笔创作五彩图案。在“哲思纵横”摊位,参与者通过中英文填字游戏了解哲学知识,体验解谜快感。在“投壶问智”摊位,参与者们通过“抽签问答+投壶”的形式了解哲学知识,并深度感受了中国传统游戏“投壶”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不论年龄,无分职业,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收获满满的乐趣,并以此为契机接触哲学知识、感受哲学之美。

 

 

中国哲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本届哲学文化节上,耕读社、易学社、儒行社、道学社等一批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为底色的社团首次深度参与。耕读社设置了二十四节气“物候拼图”、五谷触觉体验和节气诗词重构等项目,带领参与者领略中国农耕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精髓。易学社和儒行社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有奖问答,让参与者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道学社秉持“文以象道、器以象道”的理念,推出观画成诗、极简考古等特色活动,引导参与者发挥奇思妙想,探寻中国古代哲学的世界观。这些社团摊位为文化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让传统哲学智慧以鲜活姿态走入大众视野。

 

 

本届哲学文化节还设置了“图书漂流”摊位。参与者在前期捐赠书籍的基础上,有序从摊位取走对应数量的心仪图书。这些图书以哲学类书籍为主,涵盖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多元领域。“图书漂流”摊位的设置坚持以志愿服务精神为引领,以图书为媒介,促进师生思想交流,践行学校“博雅通识”教育理念。行至最后,“哲学日新”留言墙成为了参与者分享感悟的温馨角落。留言墙写满了参与者记录下的哲学名言、活动感受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愿景,“我爱哲学”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

 

 

哲学并非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发挥指引作用的智慧。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场技术革命浪潮奔流汹涌,“理”与“新”为我们带来的将会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创新思维与前行力量。哲学系将继续开展包括文化节游园会在内的系列品牌活动,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勇担北大哲学人的使命,以更多丰富有趣的活动推动“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落地生根。

马淏然冯元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