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门情深四十载——记北京大学哲学系八五级入学40年纪念会
2025年9月20日上午,北大人文学苑。阳光正好。
一辆大巴车缓缓驶到学苑门口。
当我们从车上走下来,看到哲学系党委书记束鸿俊伸过来的热情的双手的时候;
当我们缓步走进系里,看见哲学门前挂着的“热烈欢迎系友返校”条幅的时候;
当我们坐在哲学系会议室里,听着系主任程乐松讲哲学是塑造我们精神生活方式的时候;
我们,一群40年前拿着北大哲学系入学通知书刚刚跨入哲学门的青春少年,跨越了40载的春夏秋冬、悠悠岁月,在临近花甲之际,回来了!回到了我们最初出发的地方!
这里是我们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时间愈久,思念愈浓。带着这种思念,我们回到系里,想为系里献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于是我们寻找。班里有同学在古籍售卖店里发现了李真、曹玉文、宋一秀等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的讲学讲义手稿(原稿),发现了1924-1925年《北京大学日刊》共219份(原刊),倡议用这个作为“回娘家”的手礼,大家一致觉得这真是一份承载着美好时光记忆的“老物件”,应该把它们请回系里。系里为之举办了郑重的交接仪式。
而我们也收到了系里暖暖的祝福:悉心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大礼包:红色的系服,是我们的身份标志;朱良志老师的《四时之外》,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他的墨宝,寄望我们在时间超越中体味生命境界;还非常细心地配上了古色古香的书签,浓浓的爱都装进了手提包里,伴我们重新出发。
一入哲门,情深似海。因为1985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结成了永远的同学,成为永远的兄弟姐妹。因此,当我们发出举办入学40年纪念会倡议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响应:远在万里之外的同学,不顾路途遥远,跨越山海飞奔而来;在国内的同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不能来的同学也在群里实时观看大家的照片、视频,感受聚会的喜悦。大家在西山同吃同住共叙当年,有说不完的话。这一份同学的情也永远装进心窝里,伴随我们终生。
85级系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