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名人
-
蔡元培
(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开创者。1916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1921年提议设立北大哲学系“美学”、“美学名著研究”、“西方美术史”等课程,并亲自讲授“美学”课,同时开始编著《美学通论》一书。
-
杨昌济
(1871-1920),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人。教育家、学者,一生忧国忧民,诲人不倦,其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教育学和伦理学思想曾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维汉等一代青年。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伦理学和伦理学史,任教期间深受同仁和学生的爱戴。著作有《达化斋日记》、《论语类钞》、《教育学讲义》、译著《西洋伦理学史》等。
-
章士钊
(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初建时,章士钊除讲授论理学、逻辑学史等课程外,还主持过中国哲学门教授会;是中国逻辑学学科名称的创立者,又是蔡元培发起成立的“进德会”的甲种会员,对中国哲学门的初期建设功不可没。编著有《中等国文典》、《柳文指要》、《逻辑指要》等。
-
马叙伦
(1884-1970),字夷初,更字彝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著名学者、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是一生为人刚直不阿的爱国民主斗士。曾长期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老庄哲学、周程陆王哲学等课程。有《老子校诂》、《庄子义证》、《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马叙伦政论文选》等。
-
熊十力
(1885-1968),原名继智,又名升恒、定中,字子真,中年学佛后改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老人、逸翁,湖北黄冈人,著名哲学家。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致力于重建儒学的本体论和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人的道德自我,奠定了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形上学基础,其思想路向深刻地感召和影响了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复观等人。
-
陈大齐
(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盐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1917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我国早期心理学工作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在北京大学任教长达16年。曾为哲学系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实验,并主讲过哲学概论、逻辑学等课程。在北大师生和北平各校师生一起反对“合并改组”的“复校运动”时,主持北大校务。
-
张 颐
(1887-1969),字真如,又名唯识,别号丹崖,著名学者、教育家,四川永宁(今叙永)人。1946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学位论文《黑氏伦理研究》,是中国最早出版的黑格尔研究专著;该论文清楚地勾勒出了黑格尔伦理学从早期到成熟时期的发展过程,对于了解黑格尔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东荪
(1887-1973),原名万田,字圣心,浙江杭县(今属余杭)人。是“输入西洋哲学,方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人物。从过去的时代走来,在新的环境里没和新时代融为一体,产生了多方面的冲突。张东荪的著作有《道德哲学》、《认识论》、《科学与哲学》、《多元认识论重述》、《阶级问题》、《知识与文化》、《思想与社会》、《理性与民主》等。
-
徐旭生
(1888-1976),原名炳昶,笔名虚生、遯庵、四河人,河南唐河人。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21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认为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典籍中保存下来的大量古代传说,大都有其史实渊源,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史传说的专著。著作有:《禹治洪水考》、《略谈研究夏文化的问题》、《徐旭生西游日记》等。
-
胡 适
(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卓有成就,著述宏富,有《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尝试集》等。
-
唐 钺
(1891-1987),字擘黄,原名柏丸。心理学家。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唐钺一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有代表作《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对哲学、哲学史和国学等领域也有深湛的研究,生前另著有《唐钺文存》和《故国新探》等。
-
邓以蛰
(1892-1973),字叔存,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美学家,爱国人士。与宗白华并称为“南宗北邓”。1926年发表的《中国绘画之派别及其变迁》是五四后第一篇从现代美学观点来全面概述中国绘画历史的文章。30年代以后致力于用现代美学观点来探讨中国书画和书画美学理论,陆续发表了《书法之欣赏》、《画理探微》、《六法通诠》等美学论著。
-
梁漱溟
(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终生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索,由书斋走向社会,力图把自己的理论主张贯彻到社会现实中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村社区的可贵尝试。1917年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讲印度哲学。
-
顾颉刚
(1893-1980),史学家、民俗学家,江苏苏州人。以“疑古”、“辨伪”扬名于学术界,创建“古史辨”学派,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在现代学术史上开启新史学之门,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主编《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中国疆域沿革史》等。
-
汤用彤
(1893-1964),字锡予,湖北黄梅人。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51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等。
-
邓中夏
(1894-1933),原名邓康,字仲澥,湖南宜章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1919年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苏联期间,撰写《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这部著名的工运史著作。
-
金岳霖
(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一生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和教学。在哲学方面,吸收西方哲学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金岳霖最早把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逻辑学方面,在30年代就系统地从西方引进演绎逻辑,并对演绎逻辑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自认为“只写了三本书”,即《论道》、《逻辑》、《知识论》。
-
冯友兰
(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新理学》、《新世训》、《新原道》、《新原人》、《新知言》、《新事论》等。
-
罗章龙
(1896—1995),原名敖阶,字文虎,湖南浏阳人。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门。曾任中共北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主任,中共北方区委委员。虽然被迫脱党,但仍向往人类远大目的奋斗,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操守和清白,信仰不改,主义不变。著作有《中国国民经济史》、《椿园诗草》、《椿园载记》等。
-
宗白华
(1897-1986),原名之櫆,字伯华,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籍江苏常熟。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美学教研室工作。在对中西哲学、艺术观念和文化精神进行深广考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在中西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研究及其比较方面极富启示意义、堪为后世之表的学术成果,为现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朱光潜
(1897—1986)字孟实,笔名孟石、盟石等,安徽桐城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美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所著《西方美学史》,代表中国对西方美学的研究水平。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
张国焘
(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期间是北大爱国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曾任北大学生干事会总务主任兼联合评议部主任。聪慧上进,却又容易自满;思想活跃,却又易走极端;处事果断,却又缺乏深思熟虑。张国焘生平经历大致可以印证他这种充满矛盾色彩的性格特征。著有《我的回忆》等。
-
容肇祖
(1897-1994),原名念祖,后改名肇祖,字元胎,广东东莞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辅仁大学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讲师。194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在文学、史学、哲学与民俗学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编有《中国目录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海州(今东海)人。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重要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
-
朱谦之
(1899-1972),字情牵,福建福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和东方学家。1918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52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后从事东方哲学,成为我国在东方哲学和宗教学方面的拓荒者之一。后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所研究员,致力于宗教学研究。
-
周叔迦
(1899—1970),原名明夔,字志和,笔名云音等,安徽至德(今东至)人。1930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讲授中国佛学。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佛教学者,与汤用彤、黄忏华并称为中国佛教研究三大家,也是我国近代佛教文化和佛教教育的开拓者和践行者。重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法华经安乐品义记》、《唯识研究》、《因明学》等。
-
陈 康
(1902—1992),字忠寰,江苏扬州人,著名学者、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北大开设希腊哲学史、知识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等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古希腊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以及1976年在美国出版的《Sophia:The Science Aristotle Sought》等。其哲学论文收录于《陈康论希腊哲学》中。
-
贺 麟
(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31年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是中国现代自成体系的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西方哲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为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出了突出贡献。著有《五十年来的德国哲学》、《黑格尔学述》、《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等。
-
冯 定
(1902-1983),曾用笔名“贝叶”,浙江慈溪人,哲学家。1957年任哲学系教授,1976后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编委,全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
郑 昕
(1905-1974),原名秉璧,别号汝珍,安徽庐江人。193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37年任教授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历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哲学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真理与实在》、《康德哲学批判》等。
-
沈有鼎
(1908-1989),上海人,逻辑学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55年调往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是国内开创数理逻辑研究的先驱,也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大家。数理逻辑的论文曾发表于国际著名逻辑杂志《符号逻辑》上,著有《墨经的逻辑学》等,后人编有《沈有鼎文集》。
-
张岱年
(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省献县人,哲学家。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2年秋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后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194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等著作。
-
牟宗三
(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
洪 谦
(1909-1992),安徽歙县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毕生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52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现代外国哲学部分主编。所著《维也纳学派哲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系统地介绍逻辑实证主义的权威著作。
-
王宪钧
(1910-1993),逻辑学家。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师从金岳霖先生。毕业后赴欧洲留学、进修和研究。1938年回国任教于西南联大。1946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一生致力于逻辑学科的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他的《数理逻辑引论》1982年获全国优秀教材奖。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
周辅成
(1911-2009),四川江津人。攻读西方哲学和伦理学,曾担任《清华周刊》编辑。并先后担任四川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大学副教授。1980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全国伦理学副会长、名誉会长。1986年退休后仍致力于学术研究,1987年作为伦理学编写组副主编参与编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
熊 伟
(1911-1994),贵州贵阳人。西方哲学史家,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西方哲学史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6年获弗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波恩大学讲师,柏林大学终身讲师,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
任 华
(1911-1998),贵州安顺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参加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工作,任《哲学史简编》一书主编。曾任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欧洲哲学史》(合著)、《现代资产阶级的新实在论哲学》、《苏联哲学史研究工作中的重大成就》等。
-
胡世华
(1912—1998),又名胡子华,浙江人。逻辑学家。1929入天津南开大学,1932年转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6年赴欧洲学习和研究。1941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是中国开展数理逻辑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国内将逻辑研究与计算机设计相结合的倡导人。
-
齐良骥
(1915-1990),又名振功,号良绩,蒙古族,北京市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1年抵达昆明,并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此后一直执教于北京大学。1951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8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是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和康德哲学专家,对于当代中国的康德研究和教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任继愈
(1916-2009),字又之,山东平原人。193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研究生。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中国哲学史、佛教著作选读和逻辑学等课程,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中国佛学史、道教史、宗教学和中国文献学的研究,著有《墨子》、《韩非》、《老子新译》、《天人之际》、《念旧企新》、《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等。
-
石 峻
(1916-1999),湖南零陵人,曾用名石易元、石凤岗,字柏宓。中国哲学史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调中国人民大学,1973年调北京师范大学,1978年回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著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范缜评传》、《胡适评传》、《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等。
-
王太庆
(1922-1999),安徽铜陵人,翻译家。194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47年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助教。文革后回北京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译著有《形而上学的沉思》、《黑格尔哲学批判》等,主编有《西方自然哲学原著选辑》、《陈康:论希腊哲学》等,主要论文有《笛卡尔评传》、《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等。
- 朱伯崑 (1923-2007),河北省宁河(今属天津)人。1948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1951年毕业后留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调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主编了《中国历代哲学文选》(先秦——隋唐)、《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汇编》(先秦——隋唐)、《中国哲学史资料长编》等。晚年致力于易学研究普及和培养易学人才的事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复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