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马丁·路德与自由概念”讲座综述

 

2023年4月15日(星期一)下午三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成功举办“马丁·路德与自由概念”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保罗(Paulos Huang)主讲,于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召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主持。

IMG_256

黄保罗教授主要研究大国学、汉语学术神学、中西对话、芬兰学派及马丁路德著作翻译和研究。本次讲座是对自己以往研究成果(《马丁 .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与现代性的开启》,《马丁 . 路德与西方自由主义》等)的总结。讲座内容包含如下五部分:

在第一部分,黄保罗教授首先对“自由”与“自由主义”的概念进行溯源和澄清,梳理了作为freedom的自由与作为liberty的自由之间的重要差别,以及liberty在政治学、哲学以及神学上的不同含义。进一步,黄保罗教授从肉体、魂体与灵体三个维度介绍了路德对于基督徒自由的讨论,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有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自由、作为社会成员的自由以及作为全善上帝之被造者的自由。黄保罗教授又以历史时间为线索,讨论了古典自由主义到19世纪、20世纪(现代)乃至21世纪(后现代)的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在第二部分,黄保罗教授关注路德在西方思想史中的独特贡献及其对于汉语语境的意义。首先,他将路德定位为现代性的真正开启者,并回顾了奥古斯丁与贝拉基、伊拉斯谟与路德之间关于自由意志的争论。黄保罗教授指出,路德强调人的主体性及其价值,就主体性而言,人是上帝按照其形象(Imago Dei)所造的具有神圣性尊严的独立个体;人的意志是上帝所赋予的和自由的,不需要神职人员作为中介,可以直接与绝对者/造物主上帝交流(通过读经和祷告);因为原罪,人丧失了运用自由的能力在“上帝/善”与“魔鬼/恶”之间进行选择,但因为上帝的爱之恩赐,一个败坏的酒鬼仍然好于一块不会犯罪的石头。人仍然拥有使用自由的权力,即使在今生和永恒中人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个人的自由却是不可被剥夺的。

在分析了路德在西方思想史中、特别是在主体性以及自由的权力问题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后,黄保罗教授把握从洛克、康德和谢林两大派到黑格尔、密尔以及马克思这一西方思想史中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讨论了西方自由主义对路德的继承和背离。

在此基础上,黄保罗教授指出,我们可以从路德来反思当代自由主义。当面对前现代的专制时,自由主义与基督教是同盟者;当前现代的专制消失时,自由主义与基督教是敌对者。路德的两个国度学说(上帝的国度与世界的国度)以及人同时作为众人之主与众人之仆的双重身份思想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最后一部分中,黄保罗教授对当下进行中的刊物创办工作进行了介绍,鼓励同学们踊跃投稿;除此之外,还有黄保罗教授主编的《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丛书十六本》以及尚在进行中的《马丁·路德著作集》的汉译工程。(期待《马丁·路德著作集》早日与我们见面!)

在交流环节,黄保罗教授就体魂灵的三分结构、伯林的积极和消极自由、路德思想对于当前的自由主义现状的意义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讨论,讲座在热烈互动中圆满结束,黄保罗教授与主持人、参会老师及同学合影留念。

 

(于展  撰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