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会饮报告—2022春季学期
21-22学年第二学期的哲学会饮活动已成功举办。本学期受到疫情影响,活动次数缩减为4次,在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完满结束。从21-22学年开始,会饮活动主讲人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四位主讲人中,除了本系教授之外,还有一位同学被选为学生主讲人。以下是哲学会饮各次活动的报告:
本学期哲学会饮的第一次活动于4月6日成功举行。王中江老师做了题为“什么是‘意外’?理性、无知与控制和自由”的报告。王老师的研究讨论了在人的活动中为什么有的境遇被认为是意外的境遇,在人的行为中为什么有的结果被认为是意外的结果。王老师也探讨了这两者与人类对意外的定义的关系,与人的意图、理性、设计和控制的关系,与人的无意识、非意图、无知和自由的关系。王老师指出,已有的追问、相关回答和争论,有着将视域和论域单纯化、单一化的缺陷。王老师认为,对意外概念的扩展,对复杂性论域的引入,将会使意外解释的版图得到改观。在讨论环节,王老师与王彦晶等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学期哲学会饮的第二次活动于4月13日成功举行。罗诗曼同学做了题为”The Contingency Requirement on Informativeness”的报告。罗同学提出一个论证来反对关于信息量的偶性要求。该要求主张,一个陈述句s是有信息量的,当且仅当s能区分出一些但非全部的可能世界。由于这一要求是Floridi的强语义信息理论背后的概念动机,这个论证也使我们反思Floridi的概念化,以及更普遍的任何经典的对于语义信息的概念化。在讨论环节中,罗同学和刘畅等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学期哲学会饮的第三次活动于4月20日成功举行。欧阳霄老师报告了他的题为”Rethink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Light of Chinese-Western Comparative Everyday Aesthetics”的研究。欧阳老师提出,审美与日常美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差异。这两种论述通常被认为是形成了当代美学中,同时发生在东方和西方的一种相同的趋势。通过思考由新儒家的“格物”(gewu)促成的审美经验,欧阳老师认为,审美经验通常不是个别的,而是共同的。在这个意义上,许多表面上的个人的审美经验只因为共同的根基而可能。在讨论环节中,欧阳老师和王彦晶等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学期哲学会饮的第四次活动于4月27日成功举行。李四龙老师报告了题为“从‘怪力乱神’说起”的研究。李老师提出,学界通常将“怪力乱神”解作四个词,而李老师则将其解成两个词:“力”和“神”。他区分了中国与西方在“力”和“神”关系问题上的区别,儒家所推崇的“神”通常并不与力完全合体,难以成为跨地域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但能成为在基层社会发挥教育功能的精神资源,即从属于作为“斯文”的礼教。就此而言,教育家和宗教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宗教在中国社会的最主要领地是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社会教育,而不是宣扬超自然力量。因此,李老师认为,理解中国的宗教现象,应重点考察文神关系而不是人神关系。在讨论环节中, 李老师和王彦晶等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学期的哲学会饮活动进展顺利。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我们将在下一学年继续努力组织活动。
撰稿人:张雨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