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未名新语 | 陈奕彤:探索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五湖四海燕又至,未名湖畔启新章。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学子齐聚燕园,准备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百廿有余的北大也因此活力无限。追梦途中,他们曾意气风发,也曾消沉低首;他们也有着师友的陪伴,也有梦想的指引。在此,与你分享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翱翔,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简介

 

学生姓名:陈奕彤

毕业中学:通化市通钢一中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回顾过往的时光,我发觉自己总在探索着,尝试各种新事物,阅读不同的书籍,结识不同的人们。我迫切地探索着我心目中尚不清晰的,热情与灵魂的归宿。站在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上,我想,尝试一次回顾式的探索道路。

 

我在探索过程中曾经历懵懂,克服挫折,打破怀疑,经过岁月的沉淀,终于选择一条道路,路途依旧布满迷雾,但我目光所及,前方不远处有一盏明灯闪烁——北京大学——指引我确认方向,大步向前。

 

懵懂

 

年幼时对世界有着质朴的好奇,很好地把“学问”二字分开来践行着,一边模仿,一边询问,与众多好奇的孩童一般无二。

 

上中学之后,每到独处的时光,我总是随手打开一本书,并不精挑细选,我期待着用我的眼睛和头脑探索文字的奥秘。时间久了,越发觉得书籍是一方乐土,是前行时的指向标,是疲惫时的避风港,我迷恋阿加莎缜密的推理,品读契诃夫辛辣的讽刺,感受余华笔下的苦难,理解古人文章的奥妙。我在书中探索不同时空的世界,向外寻觅着千姿百态的生活,我梦想着在书中找到我向往的生活,或是将自己的生活演绎成最精彩的故事。

 

懵懂的我当真对人生没有规划,找不到心动的理想,只是在层层迷雾中注视着脚下可见的土地,一边尽情畅想,一边茫然无措,四面八方举目皆白,如同人置身大漠,不辨东西南北。每每听到同学们对自己梦想的职业热情洋溢地展望,我心中一遍遍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给不出满意的答案,我参考了许多同龄人的理想,有的的确是我心生向往,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还差一点。终于有一天,我再次邂逅了北京大学。

 

追逐

 

初次见到北大校园是九岁那年,奇妙的是,我的大学初印象正来自于北京大学。那年夏天天气炎热,我只记得自己昏昏沉沉下车,走进一座红门,渐渐向内走去,我见到未名湖,博雅塔,一座座古朴的建筑,暑热竟有几分减退。我想,在这样美丽的学校学习,一定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奇妙的缘分似乎在此时把我们连在一起,呼应着数年后的重逢。

 

九岁的孩童并不能完全领略北大的魅力,直到中学再次去到北京。彼时我对未来茫然没有规划,再见庄重的红门,心底的声音似乎再次响起,暗示我,这里会给我满意的答案。

 

高中选择文科后,考上北京大学成为种在心底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的生长十分曲折,小城中学考上北大的难度不言而喻,几年之间能有一人成功便已是相当不易。尽管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仍隐隐担心,我周身所及的最高点,是否有资格踏入北大的殿堂。我选择实干作为消解忧虑的办法,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向上攀登,只为高考一战助我飞向燕园。在缺乏参照的日子里,我曾不知疲惫的努力过,全身心的投入使我已无暇考虑失败,那或许是我十数年来最勇敢的时刻。

 

 

 

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图片

 

浮沉题海,高三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不时的起伏让我怀疑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太高,可犹豫不过片刻,想到北大校园中那些充满活力的身影,想到自由追求知识的生活,热情重新充盈在胸中。

 

既然没有天赋异禀,那便期待天道酬勤。这一年带给我的并不只是高考优异的成绩,还有更加成熟的心智与日益坚定的理想,我在最灿烂的青春里既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实干家,享受每个今天的充实,期待每个明天的朝阳,迫不及待在大学开启全新的自己,期待着找到我安放灵魂的场所。平凡如我,也期待饱读诗书,绚烂绽放。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揭榜,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北大的校门,终于向我敞开。

 

 

 

我一定要去寻找,就算无尽的星辰令我的探寻希望渺茫,就算我必须单枪匹马。

 

——阿西莫夫

 

 

方向

 

与哲学结缘,是因为一本书——《苏菲的世界》,我跟随苏菲的脚步,聆听西方哲学史的故事。许多不同的思想交织,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随后,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独到思想,越发觉得哲学深邃神秘,想要投身进去一探究竟,热爱即始于最初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第一次听到哲学被称为爱智之学,我对这门学科的向往更深一层,我感到它或许就是指引我重新审视我所在的世界,帮助我建立全新的思考方式,更进一步,带领我探索灵魂归宿的钥匙。我越发渴望着朝见先贤的思想,聆听多样的声音,向学识渊博的老师们请教,与思想活跃的同学们讨论。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里,渺小如尘埃的我,也想在短暂的生命中绘出自己的轨迹。

 

北大哲学系,在明晰哲学追求的那一刻成为我心目中最好的去处,那是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满足了我对学习的所有期待。有了这份信念,尽管高三的奋斗依旧艰苦,我却觉得有无限精力,不畏困难,不甘止步。学习之余我也尝试了解哲学课程,最早在B站听张祥龙老师从前讲的哲学导论,视频年代稍远,画面模糊不清,依旧听得津津有味。从此越发不可收拾,找来李猛老师的讲座,杨立华老师的视频,它们竟成了备考复习时的快乐源泉,填补着不断复习做题后空虚的内心。哲学从一开始就没有以枯燥严肃的面孔示人,于我而言它总是活泼机敏的。我感到学习哲学的人们没有简单成为知识的运用者,而更像是不断向前的探索者。站在报考志愿的节点上,回顾我的探索历程,我想自己找到了答案。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拥有很广阔的选择空间,这空间同时带来了自由与迷茫,站在时代浪潮中,唯有不停探索,以梦为马,方能不负韶华。征途未必一帆风顺,但秉赤子之心,一往无前。未来无限可能,待我一探究竟。

 

图片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