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 | 周五哲坛:A New Framework for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Social Norms
2022年5月14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哲学系主办的“周五哲坛”系列讲座在线上开讲。本场讲座邀请了来自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Evan Westra教授担任主讲人,题目为“A New Framework for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Social Norms”。在讲座开始前,Julius Schönherr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本场讲座的主题,并对参与会议的师生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在讲座的开始,Westra教授简要介绍了基于认知科学的对于社会规范的研究现状:许多学者都在尝试用心理学机制来解释社会规范的唯一性,并提出了许多模型。而在本次讲座中,Westra教授将提出一个新的模型——“规范多元主义”(normative pluralism),并对此模型的结构与特征进行刻画。
Westra教授指出,为了澄清这个模型,我们首先需要对规范的约束(normative regularity)进行刻画——这是一种在社会层面上的对于行为的建构;这种在行为层面的“遵守”,是几乎所有规范性认知都具备的特征。基于这样的刻画、结合对“社会维持”(social maintenance)、“社群”(community)等概念的定义,Westra教授给出了对“规范多元主义”的定义——这一模型认为,规范的约束是一系列潜在的、具有不同复杂度的认知、情感、生物进程共同作用带来的产物;换言之,当下的社会规范并不是只能通过某一种特定的认知进程来实现的。这样的“多元”具体体现在对社会规范的习得、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和社会规范的共同维持这三个方面,Westra教授对这三种“多元”的体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接下来,Westra教授列举了规范多元主义的模型可能面临的反驳:第一,规范多元主义是否与进化的规范系统(evolved norm system)相容?第二,这种对于社会规范的解读是否会过于宽泛、以至于一些本没有“社会规范”的物种也被囊括其中?第三,规范多元主义是否属于一种社会规范的取消主义?Westra教授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回应。
总而言之,虽然多元主义方法的引入会让对社会规范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但Westra教授认为,这恰恰是社会规范本身的错综复杂导致的,我们应该对这种复杂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如何呈现并塑造我们的生活。
在提问环节中,Westra教授就“对于‘应当’的思考(ought-thought)的定义”、“其他动物是否可能拥有‘社会规范’”、“违反社会规定的行动是否包含了与‘合规的行动’不同的认知过程”等问题与Julius Schönherr教授以及线上的师生们展开了讨论。
提问结束后,Julius Schönherr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向主讲人以及参会的师生们表达了谢意,并宣布本次讲座到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