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3月4日下午,“域外藏多语种民国佛教文献群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以及子课题负责人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副教授分别进行了报告。特邀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袁莎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郑筱筠研究员、魏道儒研究员、金泽研究员、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上海大学程恭让教授、清华大学圣凯教授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就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评议。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仰海峰教授代表哲学系致辞,向王颂教授率领的团队表示祝贺,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同时指出,今年恰逢哲学系110周年系庆,又是北大宗教学专业招生40周年,这一重大项目的成功立项对哲学与宗教学学科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我国宗教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今日汇聚一堂,不仅有助于项目研究计划的深化,对学科建设和理论探讨亦有重大意义。
项目首席专家王颂教授向参会学者汇报了项目整体研究计划。他指出,课题的三个关键词“域外藏”“多语种”“文献群”是项目特色。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前期调研发现,域外所藏民国佛教文献不但数量众多、语料丰富,学术价值也很高,能弥补国内现有资料的不足,并且,“文献群”突破了僧人传记与著述的范围,亦纳入档案、报刊、书信、日记、碑刻、图片等资料,提供多元视角。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佛教在近代中国与世界交往过程中、在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王颂教授还就各子课题的构成及其与总课题的关系、项目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指出,民国时期的佛教史料散见于国外的图书馆、档案馆,具有有待挖掘的跨文化潜力。项目不仅包括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还要扩展到文化人类学等领域;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希望本项目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树立典范。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张雪松副教授以“新型教团”的研究为例,说明了新出史料不仅能查缺补漏,更能带来新的方法和视角。他指出,“域外”文献除了形成于大陆,后期转移到海外的资料,还包括形成于海外的文献。后者或由海外华人创作,或由外国人创作,为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其后,线上、线下专家就项目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以“对话”二字概括项目的特征,指出“对话”意味着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以及不同视角和立场的对话与交流。她还指出,“国际化”是项目非常显著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地理范围与语言范围,团队成员的背景亦非常国际化。她称赞项目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并表达了对项目成果的期待与信心。同时,她也点出了项目的难度与挑战,建议团队成员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充分挖掘研究潜力。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袁莎副院长谈了三点意见:第一,项目突破语种、地理范围,学术前景广阔;第二,整理、研究民国时期的佛教文献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并希望项目能建立一种研究范式,进而拓展运用到对其它宗教的研究;第三,对域外文献的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力,对形成中国学术话语权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建议项目在专著、论文集等形式之外,增加内参报告等成果,以突出项目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从学术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高度评价项目的价值。他指出,研究域外文献群是对中国佛教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据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进行摸底和清算,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佛教在民国时期对外辐射的方向与强度,并反思我们今天的佛教能提出什么思想和精神成果,为当今世界作出什么贡献。总之,“这一课题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对民国佛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前副所长、金泽研究员以武汉古德寺为例,说明了民国佛教的创新性与国际化特点。他认为,对民国佛教与世界的关系、与其它宗教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重点谈到了项目研究与宗教学学科理论的关系,特别是对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突破。他还建议,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以维持课题的可持续性。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分享了主持重大项目的经验,肯定了本项目宏观构思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要协调总课题和子课题的衔接进度;第二,紧扣“域外”,适当削减其他方面的工作。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与价值,同时建议要处理好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关系,要协调好项目实施的阶段性和可持续性。另外,他也建议项目组关注资料中体现的其他宗教面相、海外华人社会与宗教的关系等问题。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指出,项目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新意,并对教团、政教关系、思想文化三个向度的研究表示期待。同时,他特别强调项目组要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以协调资料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关系,以及各个研究向度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高度评价项目是“佛教视野与文明视野的双重拓展”。他指出,能否提出所谓“佛教文明”的说法?这一文明的理念又是什么?佛教在“正义”“和平”“平等”等问题上到底有哪些独特的观念?他希望项目组能通过研究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教授指出,民国佛教研究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和殊胜性”,而项目的成功立项“给了民国佛教一个机会”。他建议项目组要注意分析民国佛教与当代佛教、世界佛教的关系,以促进、深化相关研究。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圣凯教授表示,项目组吸纳了大量青年学者“共同作战”,对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他还特别强调“域外”的方法论价值,并指出,研究过程中应该重视“域外”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能仅仅把“域外”当做是“本土”的补充。。
日本郡山女子大学何燕生教授、新加坡佛学院纪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赖岳山博士等项目组成员在线上旁听了开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