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叶闯:从语言的角度看世界与从世界的角度看语言”讲座综述

 

    2020年6月12日晚19:00-21:00,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线上讲座的第五讲准时开讲。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叶闯教授主讲,题目是“从语言的角度看世界和从世界的角度看语言”,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李麒麟老师负责讲座的主持工作。

 

 

   叶闯老师先从一组直观的关于世界与语言关系的从陈述开始本期的讲座,这些陈述包括:

   (1)直陈句表达事实;

   (2)直陈句表达命题;

   (3)“真”(或者“真假”)作为语句的一个重要性质。

 

 

    叶闯老师使用了各种看似简单的例子揭示了“将‘真’作为直陈语句的性质”这一观点的复杂性。例如,在命题牛奶降价了中,降价了是否可以作为牛奶的性质?如果对上述问题采取肯定的回应,那么,降价了与牛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真与直陈语句之间的关系是否类似于降价了与牛奶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讨论,叶闯老师向大家揭示了“‘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深刻与复杂远远超出我们初始直观所设想的状态,因此,世界与语言的关系也同样远远比我们直观接受的二者间的关系来得更为复杂。

 

    叶闯老师在随后的讲解中,从两种视角出发阐释了世界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一种视角是站在语言的角度看世界;第二种视角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语言。

 

 

 

    在“从语言的角度看世界”这一部分,叶闯老师认为,相关问题实际上追问的是:语言能够表达怎样的世界以及语言实际上表达了怎样的世界。针对上述问题,叶闯老师回顾了分析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中)对这两个问题的解释,相关解释可以从外延路径与内涵路径分别加以刻画。这两种路径对于回答前述两个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外延路径与内涵路径在一定意义上澄清了语言是通过何种机制表达世界事实的。但是,通过这两种路径构造出来的某些语义刻画主张存在着严峻的理论困难与挑战:例如,如果以“必然等价”的方式来刻画“内容同一”的做法,虽然在直观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刻画策略会在语义学、逻辑学、伦理学、认识论和心灵哲学等领域产生许多不合理的理论后果。进而,叶闯老师引入了“关于性”(aboutness)这一超内涵的(hyperintensional)语义概念,认为通过划分世界(及其相关可能世界片段)、澄清语句主题(subject matter)、寻找语句部分真(partial truth)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前述各研究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

 

    在结束上述讨论后,叶闯老师将论题切换到此次讲座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从世界的角度看语言”。在叶闯老师看来,“站在世界的角度看语言”其实是在追问“世界‘存在着什么’得以让语句为真”的问题,在这里的理论挑战是:世界能够提供的实体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并不能涵盖语言(特别是直陈语句)字面上表达的内容。叶闯老师列举了虚构对象、科学哲学中使用的不可观察的对象、否定存在句等理论难题,对传统的从世界到语言的关系的哲学框架(使真理论)提出了理论挑战。叶闯老师指出,解决上述理论困难的可能出路包括:(1)自然科学的背景下刻画形而上学的奠基(grounding)关系,(2)本质主义(essentialism)。

 

 

 

    在此次讲座中,叶闯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尽量帮助听众克服因专业术语、专业背景等原因造成的理解上的困难,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呈现了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讲座的末尾,李麒麟老师对讲座做了评述和总结。在问答交流环节,叶闯老师就听众关于自然语言形式、语言的有限性、形而上学中的唯名论与虚构主义等问题做了详细耐心的回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