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语言、真理与知识论”(Language, Truth and Epistem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近年来,在东亚地区从事分析哲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关注。目前,东亚地区的青年分析哲学家的比较突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语言哲学领域下的真理论、心智哲学领域中的心灵因果性、知识论领域的知识理解与信念研究、形而上学的奠基(grounding)理论等方面。

为了促进东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分析哲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活动,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分析哲学研究中心于20191116-20191117日成功主办了主题为“语言、真理与知识论”(Language, Truth and Epistem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标志着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哲学春秋论坛”系列活动中“秋季论坛”的开幕。共计17位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含台湾地区)从事分析哲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与会学者针对专名与对象、指称与虚构对象、知识与怀疑论、能力知识与文化族群、大数据时代中隐私保护及其相关知识论后果等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论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在开幕式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韩水法教授用英文向各国与会学者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介绍了哲学系与外国哲学研究所的教学与研究现状,说明了“哲学春秋论坛”的组织与活动规划;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分析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韩林合教授主持。

 

 

(韩水法教授开幕式致辞、韩林合教授主持)

会议主体部分共分为四个场次,每场安排三位学者进行主题学术报告,每位学者的主题报告时长不超过45分钟,在每场学术报告之后将进行不低于15分钟的提问、回应和讨论的环节。

就职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池泽钰博士进行学术研讨会的首场报告,报告主题为The Double Lives of Ordinary Objects”,池泽钰博士通过对于名字使用方式的区分与分析,指出当前流行的对于“单一事物”主张的相关反驳论证由于混合了关于名字的不同用法而不能真正奏效。第一场次的第二场学术报告的主讲人是执教于台湾中正大学哲学系的侯维之教授,他所作报告的题目为“The Causal Structure of Localised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Variability”,侯维之教授借助对于“局部化的不可避免性”的澄清,探讨了实现“局部化的不可避免性”的形而上学的充分条件,由此将这一概念与因果性(以及因果决定论)的理论作用区分开来,从而避免了由此导出关于历史事件类型意义上的全局化的不可避免性。在此基础上,侯维之教授还简要探讨了相关理论承诺蕴含的知识论后果。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Masashi Kasaki教授作为第一场次的最后一位报告人,进行了题为What Defeaters Defeat?”的学术报告,对于当代知识论传统中的挫败项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类,刻画和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挫败项理论的适用范围、理论强度,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针对不同挫败项理论所可能的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池泽钰博士进行主题报告)

 

 

(侯维之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Masashi Kasaki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第二场次的学术报告单元的首位报告人为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的董心博士,她所作的报告的题目是Does the Physical Property Count as a Confounder?”在报告中,董心博士分析了心-物因果作用的关系与结构,展示了在心物随附关系的结构中,以Woodward为代表的干涉主义的理论主张者将面临着严重的理论挑战。就职于日本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Masaharu Mizumoto教授所作的学术报告的主题是Knowledge and Truth Con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Diversity”,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Mizumoto教授揭示了在日语中关于能力知识与“如何行事”的知识的不同理解,这些理解模式与分析哲学(乃至更广泛的西方哲学)传统下对能力知识的理解与刻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要求从事相关哲学研究的学者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第二场次学术报告单元的最后一位主讲人是执教于西北大学的邵世恒博士,他所作报告的题目是“How to Fill a Gappy Proposition”,在讲座中,邵世恒博士介绍和刻画了空名问题对于直接指称理论的挑战,借助缺口命题的讨论,邵世恒博士尝试说明包含了空名的语句的意义来源。

 

 

(董心博士进行主题报告)

 

 

Masaharu Mizumoto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邵世恒博士进行主题报告)

第三场次的学术报告单元的第一位报告人为任教于浙江大学的Davide Fassio教授,他的学术报告题目是Do We Really Need a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Theory?”在报告中,Fassio教授主要探讨了奠基于知识的决策论在对人类理性进行理论说明与刻画方面一系列特征,分析了该理论所声称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Fassio教授细致论证了奠基于知识的决策论并不比其他竞争理论面临更少的理论挑战,特别是在说明理性、证据和理由之间的关系方面,奠基于知识的决策论面临着实质的理论困难。该场次的第二位主讲人是执教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Sungil Han教授,他的学术报告的题目是Essence and Thisness”,Han教授在报告中讨论了KripkeFine等学者在模态哲学和本质主义研究领域的理论贡献,借助相关的形而上学思考,Han教授主张,个体对象的本质构成必然包括“此性”(thisness),并且相关形而上学的理论主张存在着相应的知识论的后果。执教于山东大学的任会明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为“How to Be an Anti-Skeptic”,在报告中,任会明教授分析了怀疑论者为了确立其怀疑论立场必须证明一个人无法知道其自己不是处于怀疑论场景中,通过对目前的理论资源(不可错主义、证据不足以确证主张、认知的演绎封闭原则等)的梳理,任会明教授指出,并没有结论性的证据指示出怀疑论者可以完成其论证目标。

 

 

 

Davide Fassio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Sungil Han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任会明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最后的学术场次的首位发言人是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罗广龙同学。罗广龙同学的报告题目为Mathematical Fictionalist has Benacerraf Problem, too”,在报告中,罗广龙同学刻画了数学哲学中著名的贝纳塞拉夫问题(Benacerraf Problem),解释了该问题为何会对关于数学知识的柏拉图主义主张所提出挑战。罗广龙同学进一步刻画了虚构主义将数学知识归约为逻辑知识的尝试。在此基础上,罗广龙同学建构了相关论证证明虚构主义者不可能在坚守自己理论立场的同时借助贝纳塞拉夫问题来批判关于数学知识的柏拉图主义立场。本场次学术报告单元中的第二位主讲人为Nikolaj Jang Lee Linding Pedersen教授。Pedersen教授目前执教于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他此次参会报告的题目是Social Media, Data Analysis, and Freedom”。在报告中,Pedersen教授探讨了在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和大数据被广泛使用的时代,拒斥不当影响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司法议题,从事知识论研究的学者应当从知识论(以及其他相关哲学分支)理论分析层面,对于不合法的社交影响进行其本质刻画,为相关社会-司法实践提供概念辩护资源。此次国际研讨会的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展翼文博士,他的报告题目为“Negotiating Proper Ignoring”。展翼文博士从社会知识论的角度,探讨了认知责任的归属问题,借助对于认知期待的类型的区分,展翼文博士探索了刻画相关现象所需的理论模型应当具备的理论要素与理论特征。

 

 

(罗广龙同学进行主题报告)

 

 

Nikolaj Jang Lee Linding Pedersen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展翼文博士进行主题报告)

 

 

((部分)与会学者合影)

经过两天紧张而富于成果的会议,与会的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题具有学术层面的广泛的包容性,有效追踪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反映出与会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思考,会议的议程安排紧凑而合理,特别是保证了提问、回应和讨论环节的充分时长,学者之间观点交锋富有成效,体现出分析哲学各个子研究领域的交叉对话,增进了学者间对各自研究的理解,推进了中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此次国际研讨会,与会者们一致表示期待日后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活动。

 

  (致谢: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除了获得相关主办单位及其负责领导的大力支持之外,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展翼文博士、哲学系秘书林杉女士、童镜女士与刘枫林女士、哲学系在读研究生刘纪琪同学与许运鸿同学、哲学系在读本科生陈鑫涵同学分担了大量的会务工作,衷心感谢她/他们的支持、付出与帮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