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北京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古典学会议

 

由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古代世界中的文本、思想与自我——北京大学第三届古典学会议”于20191123日至24日召开。

作为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国际级高端学术会议,连续三年分别由中文系、历史学系和哲学系承办的“古典学会议”已经形成了常态性的机制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并且引起了全球古典学界的关注。2019年度会议的主题为“古代世界中的文本、思想与自我”,尝试聚焦中国古典文献、中国古典思想以及西方古典学研究等三个领域,广泛邀请在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六十多名中西古典学研究专家与会并就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学术讨论。以融贯中西古典研究为基本特色的北京大学古典学会议集中体现了古典学术研究的中国特色,并且以中国特色拓展了古典学术研究的空间,乃至在跨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展开古典学术研究的对话。

会议的举行一方面体现了北京大学对于人文研究的根基性问题的关注,以及在古典学术研究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典学术研究的不同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和问题意识。在为全球知名的古典学者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推动了北京大学中西古典学的研究。

 

 

本次会议由“古代中国文献与文字的前沿”、“西方古典学中的自我问题”,以及“中国古典思想研究的新视野”等三个分论坛构成,分别由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天岳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哲学系孟庆楠教授担任召集人。每一个分论坛聚焦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充分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展示了中西古典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北京大学近年来在古典学研究、古典学人才培养以及古典学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李四龙教授表示,通过对古典学方法的借鉴吸收,可以更好地丰富激活对于古典文明的理解。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对古典思想及哲学的研究传统,也说明了古典学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期望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古典学术研究的互动,提升哲学与思想研究的整体高度。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外不同研究方向的六位著名学者为本次会议做了主旨演讲,以各自在古典学领域的新成果开启此次盛会,其中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赟教授就中国古典思想与哲学的相关问题提出新思新解,郑开教授从语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早期中国文献中体现的思想特色及其方法论价值,而陈赟教授则就荀孟思想的异同及其哲学价值进行了细致的钩沉和讨论。著名古文献及古文字专家陈昭容教授聚焦古代文字、书写与传播的问题展开细密的探讨,而密歇根大学的Victor Caston教授、洪堡大学的Dominik Perler教授等则在主旨演讲中讨论了西方古典学及中世纪哲学中的前沿课题。

 

 

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之后,会议以分论坛形式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通过主题集中、问题域高度关联的分组讨论,学者们聚焦学术前沿问题,从古典研究的材料、方法及新问题等角度出发,勾勒出中西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

在围绕出土文献及古文字领域展开讨论的分论坛上,国内外学者就出土文献中的文字释读、早期历史及考古材料中所见的历史问题及其文化内涵、出土汉简在重构早期中国知识和学科生成史、两汉时期的经学发展等课题展开讨论。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的研究一方面为历史与思想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丰富资料,另一方面,古文字和文献学者也逐步介入思想与观念发展历史的讨论,形成了一种更具细节性的思想历史图景。

 

古代中国的哲学与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关键领域。此次会议中,来自中、日、韩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先秦哲学思想展开讨论,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既要有深湛的文献阅读和社会历史知识,也要求有哲学研究的严格规范性。此次分论坛的讨论充分展示了早期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问题。

 

 

古典学在整个西方的学术传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次会议的西方古典学议题聚焦于古代世界的自我及自我概念,通过不同视角的讨论,全面展示了学术界对于自我在西方古典世界中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历程的前沿性的理解。来自欧、美、日及中国的西方古典学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经过两天的学术激荡和问题交锋,北京大学第三届古典学会议落下帷幕。一年一度的古典学会议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中西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国际学术平台,在学术交流和研讨中推动学术探索,以古典学研究的发展推动整体人文学术的进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