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3部新著出版

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最近有3部新著出版,分别是:《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聂锦芳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73万字)、《在范式转换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论集》(杨学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版,45万字)和《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哲学反思与探求)(徐春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28万字)。
另外,由丰子义申报的《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聂锦芳申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哲学思想再研究》分别获准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文化类)和一般项目立项。

以下是三部专著内容简介:

《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聂锦芳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73万字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本之一,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被归入“经典”之列,从而给予与其思想分量相匹配的关注和重视,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部全面解读这一论著的书问世。本书的出版具有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空白的意义。
作者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原始手稿、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产生背景、写作过程、版本渊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和考证;按照原书写作的先后顺序,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学界研究非常薄弱而又占全书绝大部分篇幅的第一卷中的《圣麦克斯》、《圣布鲁诺》部分以及第二卷的进行了详尽的释读,对过去相对来说较为熟悉的《费尔巴哈》章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认真的辨析;根据作者自己的理解,对其中各章节关涉到的重要问题和思想一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总体上重构了整部文本的理论视界和逻辑架构,勾勒出马克思透过观念世界和意识形态的层层迷雾,“从现实出发”观照和理解人、社会和历史的致思路向,并将其置于人类思想史的进程和当代社会实践的图景中,阐明其现实价值与意义,予以客观的历史定位。
本书是作者数年殚精竭虑、潜心研究的结晶。从版本考证、文本解读和思想阐释三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全面性研究,体现了作者所理解和倡导的“文本学研究”的一般范型,反映了我国青年一代学人在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实绩。

《在范式转换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论集》,杨学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45万字
新时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目前正处在范式转换的过程之中。作者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本书就是一份真实的学术记录。它是作者近10年来在重要报刊发表的学术评论文章的结集。其中既有对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宏观扫描,又有年度述评,也有对一些重要专题的疏理,还有对某些学术倾向的评论,并附录了作者对学界人物的访谈和个人自述。这些文章发表后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将它们结集出版,有助于总结3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这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尤其是各层次的研究生,都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哲学反思与探求)(徐春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28万字)
在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腾飞,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是也付出了超出预估的发展代价,再度面临因发展失衡带来的尖锐问题。本书以哲学维度,从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生态变化和人的发展现实这三个视角来总结当代中国发展理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践中显现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