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德国唯心论的哲学意义讲座综述

Prof em. Dr.Rolf-Peter Horstmann (德国洪堡大学)


德国唯心论的哲学意义

综述


2012年6月15日,来自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Rolf-Peter Horstmann先生座客哲学系百年系庆西方哲学系列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此次讲座由刘哲老师主持,吴天岳老师也参加了讨论。讲座的题目为:德国唯心论的哲学意义。
讲座的开始,Horstmann教授首先指出这个题目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如何界定“德国唯心论”,而在于揭示其与今天的“现实性”,即德国唯心论对于我们今天而言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毕竟谈论现实性意义总是包含着主观意味。因此,Horstmann教授强调他的报告的目的在于讲清楚:在他看来,为什么德国唯心主义至今仍是西方哲学领域中一个有趣和富于启发性的课题。
他认为,评估德国唯心论的哲学意义不能孤立地考虑它的诸多假设和结论,因为人们对此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解释。而且,在Horstmann教授本人看来德国唯心论的理论前提命题和理论结论都很难在今天被辩护。因此,他把德国唯心论现实性论题置于哲学的一般任务和目的的语境中进行考察。
为此,Horstmann教授首先澄清了哲学的概念。他认为,哲学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引导(orientation)和理性(rationality)。前者意味着哲学试图将实在(reality)统一于世界的概念之中;后者意味着哲学为这种统一性寻求普遍有效的解释或辩护。哲学因此被描述为构建关于世界统一体的合乎理性的观点的努力。
为了更好的说明哲学的含义,接下来Horstmann教授指出:合理性,更确切地说“理性的标准”(Standards of Rationality),包括逻辑、概念框架和方法原则;这些是每种哲学理论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每种理论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一种哲学理论面对其它理论,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两种:或者在不改变其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假设的情况下推进对问题本身的不同分析和审理,例如笛卡尔和洛克借助观念对于知识的解释;或者从根本上修改理论的概念框架和方法原则,也即彻底修改“理性标准”,例如前苏格拉底阿那克萨戈拉和苏格拉底哲学关于理性概念的差异理解。
在Horstmann教授看来,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意义正在于它试图提供一种新的“理性标准”以取代延续至康德的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理性标准”,以此来建立和解释全新的统一世界图景。为了更充分的澄清这一观点,讲座的最后部分,Horstmann教授具体讲解了德国唯心主义者们(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认识论、实践形而上学以及自然概念中所包含的二元论之批评,以及在新的“理性标准”基础上重新辩护世界统一性的努力。
Horstmann教授的讲解思路清晰,分析严谨,他对德国唯心论哲学现实意义的探寻激发了同学们极大地兴趣,在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老师们之间也展开了热烈有趣的讨论。问题先后涉及传统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各自的“理性标准”之差异;康德哲学、德国唯心论和新康德主义三者对于世界统一性理解的分歧;与德国唯心论之革命性相比,康德哲学的保守性特征;德国唯心论的根本特征。Horstmann教授详尽地回应了大家的问题。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