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第74次“马哲论坛”综述

2019年6月14日晚19:00—21:00,第74次“马哲论坛”在人文学苑2号楼B114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主题为“列斐伏尔《空间生产》若干问题研究述评”。教研室老师、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张梧助理教授主持。
首先,刘怀玉教授对列斐伏尔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到列斐伏尔早期的学术专长并不在哲学领域的研究,他曾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后来从事城市社会学研究。刘怀玉教授认为列斐伏尔首先是一个长时间被忽略的大师,他成名也是在1991年去世之后,他最富盛名的著作《日常生活批判》(三卷本)和《空间的生产》英文版才公开出版。其次他也是一个被误读和简化的大师,《空间的生产》长期被误解,对该书的解读形成了两个流派,一派是哈维、卡斯特为代表,他们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来理解空间生产,另一派则是后现代的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有索亚、詹姆逊。第三,列斐伏尔还是一个被广泛地再生产的大师,其学术影响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城市社会学领域,他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最后,他也是一个仍然需要深入理解的可能的哲学家,他把世界作为面向未来的生成的存在,他的思想也被称为“可能的哲学”。他的哲学兼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辩证法特点,但又十分强调每个哲学体系都有不可纳入的异质性的剩余物,这也是其思想矛盾所在。
在介绍完《空间的生产》一书的写作情况与传播过程之后,刘怀玉教授重点阐述《空间的生产》中的三元辩证法。列斐伏尔认为,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存在着三元辩证法,前者是正题-反题-合题,后者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有不同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的辩证法,就是精神的-唯物的-生存的辩证法,另一个版本是知觉空间-构思空间-体验空间,哈维将其翻译为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关联性空间。
随后,刘怀玉教授着重阐述了《空间的生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即《空间的生产》的哲学意义。刘教授认为,《空间的生产》是使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空间问题的哲学百科全书,又试图让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或后现代主义化。刘怀玉教授从两个问题深入《空间的生产》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和运用:第一个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问题资本主义的幸存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列斐伏尔之所以重视空间的生产,这是因为,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就在于时间维度上的虚拟资本的投资和空间维度上的空间的生产。
第二个问题是空间问题在哲学史上的争论与解决。刘怀玉教授首先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两种空间哲学观,即广延意义上的空间和认识形式意义上的空间;而在马克思哲学中,空间是属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范围的基础概念,空间还是一种统治工具。列斐伏尔用生产解释空间、用空间解释生产,列斐伏尔在此陷入了理论解释的循环论证,空间的生产一方面把自然绝对空间相对化,另一方面又把相对空间绝对化。由此看来,《空间的生产》既有原创性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最后,基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阐述,刘怀玉教授指出《空间的生产》最重要的思想是空间矛盾辩证法而不是三元辩证法。列斐伏尔概括了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五大基本矛盾,分别是质与量的矛盾、使用与交换的矛盾、整体与碎片的矛盾、集中性与边缘性的矛盾、支配与利用空间的矛盾。而空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空间化表现,它既是以往历史矛盾的共时性表现,也是未来新的社会空间生产的“希望的空间”。
刘怀玉教授的精彩报告引发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听众就刘怀玉教授的报告内容提出问题,与刘怀玉教授展开进一步交流和探讨,最后本次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 邓佳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