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Dr.Jeremy Seligman讲座综述
来源:学术进展
作者:
时间:2014-06-08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Jeremy Seligman博士应邀于5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进行了一次题为"Understanding Some Pathologies of Social Epistemology by Reasoning about Observed Behavior" 的学术报告。
这一报告试图以认知模态逻辑为工具,建立一套形式系统来将其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现象的分析,进而为将逻辑学的形式化方法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在报告中,Seligman博士以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和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两种社会心理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一种基于认知逻辑的形式系统。这一系统涉及多认知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行为互动,它可以通过形式化的逻辑推导,解释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认知主体基于某些理性原则进行推理和行为决策,并最终导致多数无知和旁观者效应等社会现象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为理解某些社会和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逻辑学的新视角。
之后,出席此次报告的访问学者Paolo Turrini,Sonja Smets,以及我校的王彦晶老师和若干同学就这一逻辑系统的哲学背景和运作机制同Seligman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增进了对Seligman博士研究成果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问题。最后,与会者对逻辑学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应用进行了展望,对今后逻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表达了殷切的期待。
(撰稿人:郑植)
这一报告试图以认知模态逻辑为工具,建立一套形式系统来将其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现象的分析,进而为将逻辑学的形式化方法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在报告中,Seligman博士以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和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两种社会心理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一种基于认知逻辑的形式系统。这一系统涉及多认知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行为互动,它可以通过形式化的逻辑推导,解释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认知主体基于某些理性原则进行推理和行为决策,并最终导致多数无知和旁观者效应等社会现象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为理解某些社会和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逻辑学的新视角。
之后,出席此次报告的访问学者Paolo Turrini,Sonja Smets,以及我校的王彦晶老师和若干同学就这一逻辑系统的哲学背景和运作机制同Seligman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增进了对Seligman博士研究成果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问题。最后,与会者对逻辑学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应用进行了展望,对今后逻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表达了殷切的期待。
(撰稿人: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