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综述
来源:学术进展
作者:
时间:2013-06-27
“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综述
2013年6月21日,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在北京大学举办“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该书部分译者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的中世纪哲学和西方哲学学者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朱德生回忆了北大外国哲学史研究所洪谦、任华、王太庆等老一辈学者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历程,他们以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编译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以及《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一套丛书,对我国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积极筹划《中世纪哲学》的编译,经各方协商,决定由傅乐安负责、陈修斋协助这项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这本书终于问世,令他十分欣慰。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谢地坤肯定《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培育我国一代哲学工作者的历史功绩,他介绍了傅乐安在研究、翻译和组织等方面所付出的心血,希望《中世纪哲学》的出版将有力推动老一辈开创的事业,把我国外国哲学的翻译和研究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时任哲学所科研处长的周晓亮回忆了傅乐安在患病后坚持完成书稿的感人事迹,以及把书稿交付到出版社之后既期待又坦然的心情。
该书主编之一赵敦华怀念陈修斋、傅乐安筚路蓝缕的功绩。他深情地回忆了陈修斋招收他为出国研究生、派遣他到比利时卢汶大学学习中世纪哲学的初衷,以及他与傅乐安在卢汶的密切交往和友谊。回国后撰写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为他涉入中世纪哲学提供了契机。2001年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之后,他和武汉大学段德智主持重点基地的重大项目“西方哲学经典翻译?中世纪卷”,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在整理傅乐安组织翻译和陈修斋修订的书稿的基础上,组织新人修订、重译部分书稿,增加了新的书目。在此过程中,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卢汶大学签订交流协议,吴天岳本科毕业后被派遣到卢汶专攻中世纪哲学,他学成回国后承担审校全书任务,按照考证版,对大部分译稿进行校注。责任编辑关群德严格把关,辛勤工作,推动该书尽快出版。《中世纪哲学》最终完成,是全国几代学者研究和共同辛劳的集体成果,完成了老一辈学者的夙愿,也满足了中青年学者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需要。商务印书馆副总编陈小文宣布,《中世纪哲学》的出版既是《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一个完满结束,又是新版《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一个开端。新版将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精选书目,扩充篇幅,保证翻译质量,为读者提供西方哲学的优质精神食粮,让商务印书馆的著名老品牌焕发新的活力。
新书发布会后,与会者对外国哲学原著翻译、中世纪哲学的意义、特点及其与希腊哲学和近现代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张志伟说,用希腊文和拉丁文中世纪哲学著作数量繁多,单行本少,《中世纪哲学》提供了内容比较齐全的选编资料,有益于我国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对深入理解西方近代哲学也与积极的意义。王路说,本书吸收了《剑桥中世纪哲学史》第一卷的长处,选取了较多的关于形而上学与逻辑关系的资料。中世纪逻辑中一些特殊术语suppositio不好理解,如果译作“指代”,则可理解中世纪的指代逻辑与现代逻辑之间关联。同样,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使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概念,批判性地赋予它们新意,需要从逻辑和语义学方面加以理解。韩东晖举例说,对Transzendent这个重要概念,国内有“超验的”、“超越的”、“超越论的”、“超绝的”等不同译法,这些译法的根据是向康德以后看,用现代哲学的理论来解释;如果往康德之前看,追溯这个概念在中世纪哲学的意义,我们可能会有新的见识。
吴天岳说,本书的选材反映了国外研究的新趋向,突破了传统研究将中世纪哲学等同于基督教哲学的局限,不再将阿拉伯哲学单纯作为希腊古典传统的中介和经院哲学发展的背景,也不以信仰和理性之争为核心线索。本书突出教父哲学对于中世纪哲学尤其是拉丁传统哲学的奠基作用,并且兼顾希腊和拉丁两个不同的神学哲学谱系,这种广阔的思想史视野是西文中世纪哲学读本所欠缺的。董修元说,本书第五编“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的选目和翻译精当,尤其是保留了现在西方选本所没有的阿尔法拉比《论理智》这篇对阿拉伯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黄裕生强调中世纪哲学的“自由”、“绝对”等观念发展了希腊哲学,对西方文明具有长远影响,黑格尔的哲学史虽然简化中世纪部分,但其核心观念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张慎则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所显示的“绝对”不等于经院哲学所论证的“上帝”,黑格尔的调和最终造成学派的分裂。詹文杰提出了中世纪哲学是希?哲学的堕落还是发展的问题。王晓朝在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考察希腊哲学的发展,并认为奥古斯丁应是中世纪哲学的实际开端。周伟驰根据他对奥古斯丁的研究,认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重要特征。此外,在哲学史与世界史的分期、哲学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中有无纯粹的“希腊性”、中世纪哲学的开端与终结等问题上,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争鸣。但大家一致认为,中世纪哲学并不黑暗,但国内外中世纪哲学研究曾经长期处于黑暗之中,《中世纪哲学》的出版将为理性探索增强光芒。
(赵敦华供稿)
2013年6月21日,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在北京大学举办“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该书部分译者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的中世纪哲学和西方哲学学者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朱德生回忆了北大外国哲学史研究所洪谦、任华、王太庆等老一辈学者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历程,他们以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编译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以及《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一套丛书,对我国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积极筹划《中世纪哲学》的编译,经各方协商,决定由傅乐安负责、陈修斋协助这项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这本书终于问世,令他十分欣慰。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谢地坤肯定《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培育我国一代哲学工作者的历史功绩,他介绍了傅乐安在研究、翻译和组织等方面所付出的心血,希望《中世纪哲学》的出版将有力推动老一辈开创的事业,把我国外国哲学的翻译和研究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时任哲学所科研处长的周晓亮回忆了傅乐安在患病后坚持完成书稿的感人事迹,以及把书稿交付到出版社之后既期待又坦然的心情。
该书主编之一赵敦华怀念陈修斋、傅乐安筚路蓝缕的功绩。他深情地回忆了陈修斋招收他为出国研究生、派遣他到比利时卢汶大学学习中世纪哲学的初衷,以及他与傅乐安在卢汶的密切交往和友谊。回国后撰写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为他涉入中世纪哲学提供了契机。2001年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之后,他和武汉大学段德智主持重点基地的重大项目“西方哲学经典翻译?中世纪卷”,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在整理傅乐安组织翻译和陈修斋修订的书稿的基础上,组织新人修订、重译部分书稿,增加了新的书目。在此过程中,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卢汶大学签订交流协议,吴天岳本科毕业后被派遣到卢汶专攻中世纪哲学,他学成回国后承担审校全书任务,按照考证版,对大部分译稿进行校注。责任编辑关群德严格把关,辛勤工作,推动该书尽快出版。《中世纪哲学》最终完成,是全国几代学者研究和共同辛劳的集体成果,完成了老一辈学者的夙愿,也满足了中青年学者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需要。商务印书馆副总编陈小文宣布,《中世纪哲学》的出版既是《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一个完满结束,又是新版《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的一个开端。新版将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精选书目,扩充篇幅,保证翻译质量,为读者提供西方哲学的优质精神食粮,让商务印书馆的著名老品牌焕发新的活力。
新书发布会后,与会者对外国哲学原著翻译、中世纪哲学的意义、特点及其与希腊哲学和近现代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张志伟说,用希腊文和拉丁文中世纪哲学著作数量繁多,单行本少,《中世纪哲学》提供了内容比较齐全的选编资料,有益于我国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对深入理解西方近代哲学也与积极的意义。王路说,本书吸收了《剑桥中世纪哲学史》第一卷的长处,选取了较多的关于形而上学与逻辑关系的资料。中世纪逻辑中一些特殊术语suppositio不好理解,如果译作“指代”,则可理解中世纪的指代逻辑与现代逻辑之间关联。同样,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使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概念,批判性地赋予它们新意,需要从逻辑和语义学方面加以理解。韩东晖举例说,对Transzendent这个重要概念,国内有“超验的”、“超越的”、“超越论的”、“超绝的”等不同译法,这些译法的根据是向康德以后看,用现代哲学的理论来解释;如果往康德之前看,追溯这个概念在中世纪哲学的意义,我们可能会有新的见识。
吴天岳说,本书的选材反映了国外研究的新趋向,突破了传统研究将中世纪哲学等同于基督教哲学的局限,不再将阿拉伯哲学单纯作为希腊古典传统的中介和经院哲学发展的背景,也不以信仰和理性之争为核心线索。本书突出教父哲学对于中世纪哲学尤其是拉丁传统哲学的奠基作用,并且兼顾希腊和拉丁两个不同的神学哲学谱系,这种广阔的思想史视野是西文中世纪哲学读本所欠缺的。董修元说,本书第五编“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的选目和翻译精当,尤其是保留了现在西方选本所没有的阿尔法拉比《论理智》这篇对阿拉伯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黄裕生强调中世纪哲学的“自由”、“绝对”等观念发展了希腊哲学,对西方文明具有长远影响,黑格尔的哲学史虽然简化中世纪部分,但其核心观念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张慎则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所显示的“绝对”不等于经院哲学所论证的“上帝”,黑格尔的调和最终造成学派的分裂。詹文杰提出了中世纪哲学是希?哲学的堕落还是发展的问题。王晓朝在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考察希腊哲学的发展,并认为奥古斯丁应是中世纪哲学的实际开端。周伟驰根据他对奥古斯丁的研究,认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重要特征。此外,在哲学史与世界史的分期、哲学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中有无纯粹的“希腊性”、中世纪哲学的开端与终结等问题上,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争鸣。但大家一致认为,中世纪哲学并不黑暗,但国内外中世纪哲学研究曾经长期处于黑暗之中,《中世纪哲学》的出版将为理性探索增强光芒。
(赵敦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