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朱伯崑教授、杨波会长、胡显章院长、李景源所长、石梅副书记、冯晓仙副市长在冯友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冯友兰学术研究会会长  朱伯崑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让我代表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向参加会议的领导,来宾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十年前,为纪念冯生生诞辰100周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冯友兰学术研讨会,以后,陆续举办了多次冯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第六届研讨会。但今年我们召开这次学术会议还有其特殊的意义。
今年是反法西期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早在65年前,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冯先生从未气馁,撰写了“贞元六书”。他解释说:“当我国家民族复兴之际,所谓贞下起元之时也”。(《新世训?自序》)坚信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他晚年又将这个时代阐发为“旧邦新命”,即实现现代化。今天,这个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引下,已经来临,冯先生的期待,已逐步成为现实。如果冯先生还在世,看到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他同我们一样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振兴中华的理念是冯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
冯先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大师,他毕生的精力,旨在阐发中华文化及其哲学,撰写了以“六书”和“三史”为代表的巨著,流传于世。其目的如他当年所表白的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一砖一石”(同上。)所以直到先生临终前夕,一息尚存,仍在撰写四十余年来期待完成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这种治学精神,虽经过风风雨雨,甚至受到各种冲击,始终不移。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冯先生将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传播到西方,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对中西文化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冯先生不愧为当代弘扬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典范。
我们今天纪念冯先生诞辰110周年,要发扬冯先生这种治学精神,从其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谱写弘扬中华文化的新篇章。我们衷心盼望参加这次会议的同仁,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和百家争鸣的精神,各抒已见,相互切磋,为冯学研究开拓一新局面。
十年前,纪念冯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我们颁发了冯学研究奖。在这十年间,冯学研究的思潮方兴未艾。初步统计,专著已有十余部,文章有数百篇。为了鼓励冯学研究的成果,今年,由冯友兰学术研究会颁发第二届冯友兰学术研究奖,以纪念这位世纪哲人诞辰110周年。
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2005年11月5日

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国际儒联常务副会长  杨波
(2005年11月5日)
尊敬的朱伯昆会长:
尊敬的宗璞先生: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举办先生学术思想国际研究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我代表国际儒联表示热烈的祝贺!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和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先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一生中完成了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哲学思想贯通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下了贞元六书,建立了自己的“新理学”体系。他的这些贡献,对我国20世纪的学术思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肯定,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冯友兰先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祖国前途,始终不懈地追求真理。他在我国抗战的艰苦年代回到国内并坚持在国内的学术界从事自己的研究;一辈子投身教育,以一种儒家进取有为的哲学思想鼓励广大民众,启发青年学生,尽到了一位爱国主义哲学家应尽的历史责任。他的学术贡献和爱国主义情操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今天,我们正处在迎接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这中间,对于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对于冯友兰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认真地进行研究、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儒联是一个团结国内外学者共同来研究儒家思想,促进儒学交流和发展的学术团体,对于国内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关于冯友兰思想研究的会议,一向都给予积极的支持。我们衷心祝愿贵会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工作顺利、取得优异的学术成就!
谢谢大家。


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5年11月5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胡显章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尊敬的宗璞先生、朋友们:
在冯友兰先生110华诞的前夕,我们会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冯友兰先生并进行学术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冯先生从1928年到1952年期间,在清华大学长期担任过哲学系的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在清华园解放前夕,曾被推选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冯先生对清华的发展特别是清华文科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他对清华充满深情,他曾说过:“我在清华的几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代”。 今天,我能作为清华的一员、冯先生的后学,与大家一起缅怀冯先生的历史功绩,思考怎样承继冯先生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感到十分荣幸。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宏著等身,尤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运用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范式,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对中国的思想史、哲学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由于他的学术著作远播海外,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先生是用生命著述的学者,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出于其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以其“修辞立其诚”的精神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卷帙浩繁的工作,其宗旨就是使中国哲学实现历史的传承和现代的转化,特别是努力以近代的理性精神解析中国的哲学,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
最近,我在进行有关大学精神的研究时,再次阅读了“贞元六书”的《新原人》中有关境界的论述。冯先生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指出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是人不必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而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是要人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人达到“道德境界”的行为是“行义”的,人与社会之间是和谐的;而“天地境界”中,人的行为是“事天”的。人不但对社会有贡献,对于宇宙,也应有贡献。冯先生把哲学思考的宗旨确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认为“哲学不能增进人们对于实际的知识,但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同时,冯先生强调,对于哲学的概念不能仅作文字上的了解,不能成为“口耳之学”,而要“身体力行”,真正“受用”。只有真正身体力行,才能对人们的精神境界发生提高的作用。 冯先生的这种哲学观,对于今天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创造型的和谐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冯友兰先生不仅在历史上为清华文科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他因院校调整而离开清华之后,仍然关注和支持清华文科的恢复和发展。1987年他曾对来访者提起:“清华校史不仅有一校的意义,而且反映中国近代学术逐渐走向独立的历史。我能在这个过程中出过一些力,觉得很是荣幸的。” 他过去还曾谈到,希望清华成为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大大学。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将自己的藏书赠与清华,宗璞先生还以他的名义设立了教育基金,以支持清华人文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师生将永远缅怀冯先生。
冯先生是一位对国家充满爱心的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对中国的文化复兴倾注了毕生心血。他说过:“真正的‘中国人’  已造成过去的伟大的中国,这些‘中国人’将要造成一个新中国,在任何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是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他努力“保持旧邦的同一性和个性,而又同时促进实现新命。”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还关注“要把中国哲学发扬光大”。我们一定继承好冯先生的事业,为发展中国哲学、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冯友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  李景源
各位学界前辈、各位来宾和学者:
今年是中国哲学界所景仰的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今天,由北京大学发起并主办“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追思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于推动中国哲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专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为中国哲学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纪念冯先生110周年诞辰,缅怀他的业绩,就要深刻领悟和继承他的哲学精神。一是理解他工作的意义,二是理解他对哲学的贡献。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中国哲学家来说,思考和回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问题,是一种古老的学术传统。这种使命感转化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对于发展学术的责任。自近代以来,一批志士仁人拯救民族危亡,力图从精神信仰层面解决问题,提出“宗教救国论”,冯友兰等一批前辈学者,背负“旧邦新命”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明确地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替代方案,并为此作出了毕生的努力。他以“接着讲”的创新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已”之学和境界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升华,出版了“贞元六书”,确立了自己的“新理学”和境界说,为建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之争,表现在文化上有两个极端,一是闭关自守的“国粹论”,一是“全盘西化论”。这两个方案在形式上对立,但在思维方式上是一样的,都抱着“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文化观念。从哲学上看,围绕西学东渐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共殊之辩。冯先生专门发表了“别共殊”一文,把文化讨论中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认为共相是普遍原理,是应该学的,也是能够学的,殊相是不应该学的,也是学不到的,必须把普遍的共相和民族文化的魂魄结合起来,既批判了闭关自守的绝对特殊论,又指出了“全盘西化论”的片面性。后来贺麟先生写了“文化的体与用”一文,与冯先生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冯友兰先生作为论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对哲学研究所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4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哲学研究所,冯先生是筹备委员之一,1955年哲学所成立后,冯先生被聘为学术委员会成员,并兼任中国哲学史组组长《哲学研究》杂志创刊后,冯先生被聘为编委。1956年,哲学所派出以冯友兰为团长的学术代表团出访苏联和东欧诸国,确立了《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作为对外史流主要项目。此后,冯先生主持并参加了这一多卷本大型资料文献书籍的编选工作。老子的《道法经》中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冯先生对哲学所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哲学事业的贡献是永存的,学术生命的传承有如薪尽而火传一样,永无止息。今天,我们纪念冯友兰先生,就继承他的“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远大胸怀,和为实现“旧邦新命,壮怀难折”的高尚志向,将我国的哲学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最后,我代表哲学所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为光大冯学做出贡献。


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致辞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   石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宗璞先生、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尊敬的丁石孙委员长、任继愈馆长、朱伯昆会长、杨波会长、北大、清华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冯友兰家乡的贵客,来自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及台湾地区,美国、瑞典、韩国、日本等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在这里举行“纪念冯友兰先生110周年华诞暨冯友兰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的成果!并向与会的各位尊敬的领导、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一代哲学宗师冯友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文化巨匠。先生是“以天下为已任”的楷模,怀着“旧邦新命”的坚定信念,怀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坚定地肩负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一生孜孜矻矻为阐释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懈地追求、奋争、思考、创作。先生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现代哲学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挖掘和阐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他的“三史”、“六书”,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气派。
先生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永恒的怀念。我们纪念生生,要学习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方法,学习先生崇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探索、完美的人格。东方学泰斗季羡林说过,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犹如一条铁链,一环扣一环;犹如接力赛,一棒接一棒,我们每代人都只是铁链的一环,接力赛的一棒,我们都应该做促进人类前进的工作,都应该有这个神圣的责任感,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今天,我们举行大会,海内外的人文学者一起来纪念先生,研讨先生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学术成果,目的是使其发扬光大。
先生已达到“我真感到‘海阔天空我自飞’的自由境界。”这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地境界,是超越自然、功利、道德的境界。
先生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均发展才是健康的。那么,世界各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均发展才是健康的。而精神文明的发展,西方的哲学、中国的哲学,是需要互相补充、互相融通的。
先生认为,宋儒张载的“仇必和而解”的思想是宇宙的一种普通规律,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还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哲人已仙逝,先生的以满腔爱国心血,以毕生生命凝铸的功绩已树立了永恒的丰碑,载入史册。作为后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而作出不懈的努力。最后,祝各位专家、学者在攀登哲学、文化的“高山”上达到新的境界。祝各位领导、来宾身心愉快、吉祥安康!谢谢大家!

2005年11月5日


在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词
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冯晓仙
(2005年10月5日)
尊敬的丁石孙副委员长    
尊敬的任继愈馆长  
尊敬的杨波会长
尊敬的朱伯崑教授
尊敬的吴志攀副校长
尊敬的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能参加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代表南阳市人民政府、代表冯老家乡的1070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冯老在天之灵,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冯老家乡——南阳位于中国的中部河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70万人,辖10县2区1市。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称赞南阳:“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这块土地哺育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灿若星汉,载入史册的就达数千人;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更是驰名中外。近代,又涌现出了冯友兰、董作宾、杨廷宝、丁声树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全国河南籍院士46名,南阳就占了16位。在当代,还培育出了著名作家二月河、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等知名人物。南阳出了这么多的大师和名人,是南阳的文化和山水蕴育的结果,也是像冯友兰先生这样的一代又一代学人引领的结果!
冯友兰先生是当代中国声望最高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编写的《中国简史》被译为11种文字,成为外国人学习中国哲学的经典教材。他的思想和学术是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进入新世纪,南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挖掘南阳宝贵的人文资源,在南阳建设了冯友兰先生纪念馆。南阳师院和南阳理工学院还成立了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所和研究会,开辟了“冯学研究”专栏,定期举办“冯友兰学术讲座”,进行冯学研究。我们还连续举办了三届“友兰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数百万学生参加,目的就是要让南阳一代又一代孩子们都记住“冯友兰”这个伟大的名字!2002年,在南阳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余敦康先生在报告中感慨在说:“过去我们只从书本上研究我们的教师冯友兰先生,这次到南阳开会,看了冯老的故居,看了南阳的山水,才感到南阳的山水形胜,南阳的人文环境,蕴育了冯友兰这样的大师。”作为南阳人,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奋发图强,把南阳建设得更美、更好,只有这样,才是对冯老等南阳先贤最好的告慰和纪念!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文化资源丰厚,山水风光秀丽,发展环境优越。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南阳观光、考察、研讨,我们将尽心尽力,招待好南阳的客人,我们冯老的客人!
谢谢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