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自然、科学与美”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自然、科学与美”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由北京市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主办的“自然、科学与美”学术讨论会,2003年11月2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王义遒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

梅墨生先生发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态环境和生存质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自然美和科学美等问题,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推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举行的。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起,讨论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这次会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五十多位专家,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有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还有部分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科学是否具有美;如何看待科学中的美的因素;科学美与自然美的关系;科学美与艺术美的关系;自然美的本质属性等。

科学到底有没有美成为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冼鼎昌院士曾以一本《门外美谈》的著作引起人们的关注,此次会议上,他通过科学美和艺术美的比较,认为科学研究中的“艺术性因素”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科技哲学研究专家吴国盛,以艾舍尔《画廊》与宇宙图景悖论为重点,论述了科学中所蕴涵的艺术基因。刘华杰博士指出,科学本质上是和艺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在起源上就具有同根生,作为生成与组织原则的对称性,是科学与艺术最主要的共性所在,科学理论的选择从内部和外部都受审美原则的支配。但有的专家却从另外的角度指出,科学与艺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在艺术中可能需要科学因素,但是,科学性因素又会约束艺术创造性。

关于科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吴全德院士指出,天道崇美,科学研究自然,自然是美的,科学与美具有本源性的联系。他对科学美与自然美的不同形态作了精彩的阐述。彭锋博士从科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自然全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法教授指出,自然美和科学美是一个美学难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艺术中的科学因素和审美因素的分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砚祖先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俞孔坚先生、中国国画研究员的梅墨生先生等作了精彩的演讲。

此次学术会议的两位最初的倡导者,一位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一位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著名物理学家甘子钊院士,两位都是全国政协常委,都对自然与艺术中美的问题感兴趣,他们共同倡导的这次学术讨论得到许多同道者的响应。据叶朗教授介绍,这次学术会议是一个开始,这样的学术论坛以后还将继续下去,以期推动自然、科学与美方面深入的学术探讨。

(朱良志供)


附:实际发言顺序

开幕式主持人:叶朗

程郁缀教授致欢迎词

王义遒教授讲话

甘子钊教授,会议基调报告


第一段交流,主持人:甘子钊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关于“自然、科学与美”的若干问题
梅墨生(中国画研究院),自然美三题——以黄宾虹绘画为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艾舍尔《画廊》与宇宙图景悖论
吴全德(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天道崇美,因人而彰
俞孔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回到土地

第二段交流,主持人:刘  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戴吾三(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所),从视觉认知的角度把握“科学美”
彭锋(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全美:从科学和美学的角度看
方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科学与美学联姻的古代形态
李砚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瓷艺术
黄勇(瑞士霍佐格德梅隆建筑事物所高级建筑师),美在主观与客观之间

第三段交流,主持人:彭锋(北京大学哲学系)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博物学与自然美:植物茎手性一例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谐”概念的意义:从毕达哥拉斯到伽利略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自然美和科学美
苑玉峰(燕山大学计算机系),分形艺术

第四段交流,主持人: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田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思维深处的同构——埃舍尔的艺术及其与科学的关联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学与人文杂谈
肖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中的科学主义
董志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叶朗: 闭幕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