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会议综述
来源:学术进展
作者:
时间:2003-09-23
在教育部、北京大学暨哲学系领导的支持下,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于2003年9月22日-2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召开。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七个重点学科、十九个博士点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群贤毕至,汇聚一堂,共同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道,特别是教学与科研的综合创新之道。此次会议的主旨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加强联系,共同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目前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哲学创新相对滞后,教学创新严重滞后,课时比重有所下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等等。大家分析了原因,一致认为,在新世纪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科研,能否做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是命运攸关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与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是一个金币的两个方面,合则两存,分则双亡。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走向新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前期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显示其当代性和生命力,必须立足现实,贴近现实,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来进行讲授和讨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结合起来,以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线和重心,不断拓展和深化;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界限,自觉地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宏大叙事”上,而且展开了很多关乎教学与科研细节的“微型叙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中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精读和泛读书目、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等议题,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交换了意见。其中特别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有:如何看待“哲学导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关系?如何处理史、论和原著的关系?如何切实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各种当代社会思潮与哲学流派的对话?如何进一步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如何改善研究生的生源?如何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写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何避免老化?在哲学专业其他二级学科不断更新面貌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如何保持“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研究生怎样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怎样提高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准?与会专家学者意识到,只有认真把握这些具体问题、具体环节,才能保障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科研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副主任胡军教授在讲话中都强调,北京大学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八个哲学二级学科中的首要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对其他哲学学科的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北京大学哲学系愿意和兄弟院校哲学系一起,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王东教授汇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近年来所做的工作: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深入开掘马克思哲学文本;2、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哲学研究;3、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研究;4、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开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5、加强西方当代哲学思潮与新马克思主义研究;6、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路径。
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丰子义教授主持了会议,并做了简短小结。他指出,此次大会是1982年首批博士点评定、1988年全国重点学科点评定以来,首次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联席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既有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教授、陈先达教授和陶德麟教授,也有一大批资深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更为欣喜的是,一些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年青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此次会议提出的一些引人瞩目的新问题、新观念、新论点,必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传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张立波)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目前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哲学创新相对滞后,教学创新严重滞后,课时比重有所下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等等。大家分析了原因,一致认为,在新世纪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科研,能否做出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是命运攸关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与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是一个金币的两个方面,合则两存,分则双亡。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走向新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前期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显示其当代性和生命力,必须立足现实,贴近现实,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来进行讲授和讨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现代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结合起来,以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线和重心,不断拓展和深化;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界限,自觉地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宏大叙事”上,而且展开了很多关乎教学与科研细节的“微型叙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中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精读和泛读书目、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等议题,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交换了意见。其中特别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有:如何看待“哲学导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关系?如何处理史、论和原著的关系?如何切实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各种当代社会思潮与哲学流派的对话?如何进一步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如何改善研究生的生源?如何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写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何避免老化?在哲学专业其他二级学科不断更新面貌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如何保持“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研究生怎样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怎样提高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准?与会专家学者意识到,只有认真把握这些具体问题、具体环节,才能保障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科研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副主任胡军教授在讲话中都强调,北京大学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八个哲学二级学科中的首要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对其他哲学学科的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北京大学哲学系愿意和兄弟院校哲学系一起,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王东教授汇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近年来所做的工作: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深入开掘马克思哲学文本;2、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哲学研究;3、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研究;4、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开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5、加强西方当代哲学思潮与新马克思主义研究;6、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路径。
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丰子义教授主持了会议,并做了简短小结。他指出,此次大会是1982年首批博士点评定、1988年全国重点学科点评定以来,首次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联席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既有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教授、陈先达教授和陶德麟教授,也有一大批资深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更为欣喜的是,一些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年青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此次会议提出的一些引人瞩目的新问题、新观念、新论点,必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传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张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