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报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报告会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报告会

11月8日,近70名中青年学者云集在北大四院1楼大会议室,参加《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报告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形态”的一个专题,由北大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王东教授主持。原北大哲学系主任、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黄楠森教授应邀出席,使本次学术报告会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报告会主讲人赵家祥教授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方面造诣精深,多年来更是潜心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观点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反响。会上,赵家祥教授介绍了与丰子义教授合作撰写的新作——《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对其中 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并同与会者座谈。

赵家祥教授在简要介绍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情况之后,列举了若干的重要理论问题,并阐明作者的观点。首先,关于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赵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涵义并不完全相同。他分四个时期考察“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历史演变,并与此相联系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逐步完善的过程。其次,关于对马克思、恩格斯“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理解。赵教授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内在逻辑去解读他们的思想。赵教授依照马恩原著,分别对实现“跨越”的历史环境和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问题上思想演变过程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继而,赵教授对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两次革命的胜利均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最后,赵教授对一般历史哲学与各国具体历史实践的关系问题进行阐释,指出承认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存在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理性观点。

针对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思想形形色色的解读方式,赵家祥教授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原则。他认为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第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而不能以后人或他人的思想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第二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其思想的内涵,而不能用后来变化的背景和实践来注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思想。第三,对马克思、恩格斯不同历史埋藏的著作要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式阅读,使之成为一有机整体,而不能任意将之割裂、分解。第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逻辑贯穿之处,对其差别要认真甄别,不能只依凭字面意义而将其对立起来,要找到其中的深层一致性。最后,赵家祥教授指出,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应将马克思思想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的教条,视为研究的方法而不是证明的工具。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丰子义教授针对本书涉及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结合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指出当前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几大理论方向。一是关于社会形态及历史发展规律问题,其中 包括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三形态划分与五形态划分的关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现实国家具体发展道路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如何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它与历史决定论的关系如何等子问题。三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将这一思想运用于当代实践的问题。四是如何对社会进步进行评价的问题。其中亦包括评价尺度的划分、社会进步与代价等若干相关问题。

黄楠森教授对赵家祥、丰子义二位教授的研究成果表示非常关注,并基本上同意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他认为,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应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问题,关注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如何看待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以及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都应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中心课题。

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尹树广教授在报告会上也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要注重马克思表层理论与深层思想的关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涉及社会形态、生产力、劳动、交往以及人的自由等众多领域,因此要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这些思想,关注马克思晚年的两本笔记:历史学笔记与人类学笔记,注意马克思晚年的人道主义思想,找出其中的深层线索。

报告会的最后,王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赵家祥教授与丰子义教授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优秀作品。同时,王东教授也对如何诠释马克思著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对马克思著作的解读要本着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原意的解读、又要突出解读者自身的实践特点,突出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当代意义。因此,按实践需要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应是我们的时代课题,否则,马克思的理论在当代就不具现实意义而当代中国的实践也就失去了其理论根基。
(张羽佳/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