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十六国北朝佛教研究生论坛
来源:会议讲座
作者:
时间:2017-06-27
来自海内外18所大学的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及硕士,共28位学员,2017年6月底聚集北京大学,参加由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北大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十六国北朝佛教与民族”研究生暑期学校。该项目属于2017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现定于2017年6月30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该暑期学校的研究生论坛,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前往参加。
十六国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南下的重要时期,最终实现胡汉民族的交融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迎来大唐盛世;这一时期,是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原以后首次大规模的发展。异族执政、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互动,在公元4-6世纪的中国北方大地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6月26日上午,该暑期学校在北大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开学典礼。我国著名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荣新江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莅临并致辞,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该暑期学校班主任李四龙教授主持。老师们对举办这次暑期学校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从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与艺术史等跨学科的角度深入研究这段佛教史,充分借鉴历史与考古学界所举得的重要学术成果,深入研究当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及其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这次暑期学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本次暑期学校的学员,是在众多报名者中遴选而定,被录取的学员提供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学术论文或详细的研究计划。本次暑期学校安排两场开放的学员论坛,内容分组如下:
第一场
时间:2017年6月30日下午1:45-4:45
地点: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位于北大东南门内50米)
性空与“性住” /黄雯睿(北京大学)
例喻及物象 /李巍(北京大学)
无“知”之物 /汪康(北京大学)
论澄观对僧肇《物不迁论》的评判 /景天星(西北大学)
栖神冥累:僧肇对玄学的发展与超越 /郑兴中(肇庆学院)
物与人:北魏曹望憘造像底座与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行香礼 /范桢(复旦大学)
佛衣概念与南北朝佛衣汉化 /王宗慧(北京服装学院)
焉耆锡克沁石窟第一窟佛界佛像再考 /易丹韵(早稻田大学)
论巩义白河窑出土的早期白瓷年代 /武夏(中央美术学院)
佛教石刻所见东魏北齐并邺道沿线的地域社会 /段彬(南京大学)
经典翻译与阐发:佛教本土化的两次跃进 /孙海科(北京大学)
两晋华严“十地”经典的传译 /米进忠 (东南大学)
“无我”轮回之新诠 /张与驰(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场
时间:2017年6月30日下午1:45-4:45
地点: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第三会议室(位于北大东南门内50米)
二谛开显空性,中道落地中土 /林璐(北京大学)
作为“涅槃生死之依”的如来藏如何可能? /林健(北京大学)
中观密护净土:般若传承的另一路径 /沈抒寒(北京大学)
古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中的飞天伎乐用乐研究 /曹晓卿(中央音乐学院)
关于克孜尔77窟与184窟佛像基座上的绘画 /赵晋超(弗吉尼亚大学)
汉末魏晋民间书迹与楷书的发生、流变考 /冉令江(东南大学)
莫高窟第93窟龛内屏风画内容新识 /赵蓉(中央美术学院)
前秦赵整的译经活动及理论考略 /计晓云(四川大学)
亲属度化与中古佛教的传布 /黄承炳(北京大学)
北朝太原地区寺院的营建 /张丽娜(兰州大学)
永恒的山水:山水作为场所的哲学意涵 /张娲(北京大学)
敦煌出土地论文献中的佛身说 /张凯 (宁波大学)
从《慧光墓志》论北朝后期的戒律学 /陈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