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座

11月14日9:00-17:00: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

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程序

时间:2015年11月14日,9:00-17:00
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报告厅

致欢迎辞,9:00-9:10
主持人:田松(北京师范大学)
刘华杰(北京大学),在中国迎接博物的春天

第一场:特邀报告,9:10-9:5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熊姣(商务印书馆)
许秋汉(博物杂志社),《博物》杂志对博物学的解读与传播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博物学:人类拯救灵魂的一条小路
刘宗迪(山东大学),《山海经》与中国博物学
于翠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多识之学”的文献特征及传播价值

第二场:绘画专题,9:50-10:4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田松(北京师范大学)
薛晓源(中央编译局),西方博物学绘画的一般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詹琰(中国科学院大学),宋代绘画与中国博物学传统
李聪颖(辽宁省葫芦岛市科技馆),手绘植物之美,追逐博物之光
王钊(北京大学哲学系),蒋廷锡《塞外花卉图卷》的博物学初探
余天一(北京林业大学),我的植物绘画经历与体会

人文学苑3号楼前合影,10:40-10:50

第三场:出版与发布,10:50-11:50
主持人:刘华杰(北京大学)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重要发布,商务印书馆博物出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杨虚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从檀岛到燕园:一位本土博物学者的写作和生活
韩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交大社的“博物学文化丛书”
刘朋(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普出版分社),博物类图书出版的若干体会
王立刚(北京大学出版社),无边的博物学,内在的博物学
高立志(北京出版集团),博物新书发布

会议代表中午在梦桃园就餐

第四场:文化探究,13:00-14:30
主持人:杨虚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刘兵(清华大学)对谈,“科学史博物学编史纲领的意义”
徐保军(北京林业大学),使徒、通信者与林奈博物学体系的传播
李兰芳(中国人民大学),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晋时期人们关于孔雀的认知
陈超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草木与诗心
马洁(北京大学哲学系),博物学与澳洲拓殖历史
张冀峰(山西大学),从知识伦理看博物学
傅德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析辩
熊姣(商务印书馆),十七世纪英格兰的博物学

中场休息,14:30-14:40

第五场:教育与传播(1),14:40-15:50
主持人:詹琰(中国科学院大学)
邢鑫(北京大学),日本自然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倪一农(北京大学附中),自然观察:引导青少年回归自然之路
徐健(IBE),博物学的应用: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
宋宝茹(博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博物学书单进展与读书分享会设想
康晓峰(夏威夷大学),在国际学校中推广博物教育的尝试与经验分享
刘正怀(西安外国语大学),让孩子在博物馆长大
石艳峰(北京林业大学),用镜头思考生态:生态电影

第六场:教育与传播(2),15:50-17:00
主持人:徐保军(北京林业大学)
张劲硕(国家动物博物馆),博物学启蒙教育在动博
郭陶然(上海万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博物学视角下的自然教育
李健(天津博物印象教育科技公司),中国动物园本土物种的记录与传播
韩铮(北京林业大学),日本生态动漫的发展及案例分析
刘东(IBE),已经灭绝和即将消逝的“岛屿鸠鸽”
张润超(北京飞羽),(北京)飞羽——见你未见过的美
叶芳文(成都圣约归正学堂),基督教古典教育与博物学初探

论坛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