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座

4月11日:佛学工作坊研讨邺城地区石窟寺

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
“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 第14讲

邺城地区石窟与邺城佛教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李裕群

评议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李崇峰 教  授
主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王丽娜 博士后


地点: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2号楼106室
时间:2014年4月11日(周五)上午 10:00-12:00


讲座人简介
李裕群,浙江桐乡人,1978-1982年,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 1985-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佛教考古硕士研究生;1990-1996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攻读汉唐考古博士学位,并在北大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佛教考古研究工作。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现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佛教考古与汉唐考古。
    1985年以来,曾先后考察了宁夏须弥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山东地区摩崖造像、四川广元和巴中石窟、云南剑川石窟等。主要著作有:《天龙山石窟》、《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等专著,发表有《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隋唐时代的扬州城》等论文。


评议人简介
李崇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印度、中亚和中国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主要讲授:佛教考古导论、中国佛教考古专题、中国石窟寺遗迹等。论著主要有:《响堂山石窟考古报告:六世纪中原地区中心石窟群研究》(合著)、《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以塔庙窟为中心》、《僧璨、定禅师与水浴寺石窟》(论文)等。

讲座内容提要
古都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曾是十六国后赵、冉魏、后燕和东魏、北齐的都城,是中原北方最重要都市之一,经济较为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中原地区佛教的兴起与后赵邺城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史上著名的佛图澄、道安一系对中原和江南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邺城佛教可谓根深蒂固。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佛教造像即是后赵建武四年铭金铜佛像,十六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也大多出自河北,恐非偶然。
公元534年,随着东魏迁都邺城,洛阳的高僧也随之迁邺城,佛教义学在邺城蓬勃兴起,为隋唐各宗派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故都洛阳大规模的石窟开凿工程被迫中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百工技巧转而流入邺城。北魏洛阳营造石窟之风,在高氏皇室和高僧的推动下,得以在邺城重新崛起,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的太行山东麓一线的石窟群,主要包括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北响堂、南响堂、水浴寺石窟;河南安阳小南海石窟;宝山灵泉寺石窟。开凿年代以北齐为主,个别为隋初开凿。
本讲座重点介绍:
邺城地区石窟的形制与功能;
邺城地区石窟的图像构成;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
邺城地区石窟所反映的邺城佛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