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之蔷悼念张祥龙先生
怀念张祥龙老师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张祥龙老师走了。
张老师驾鹤西去。昨天(2022年6月12日)是八宝山告别,但疫情的缘故,只允许20人参加。现象学科技哲学群里吴国盛老师代表大家参加了。群里有一个悼念的小程序。大家都在悼念张祥龙教授,我上去献上一束小花时,看到已经有200多人在缅怀……
我们都叫他大师。发自内心的尊敬。我受惠大师很多。我听过他的课,和他一起去过西藏,那次去西藏我们俩坐在一辆越野车的后座,走过了西藏大地许多山山水水。一起去了布达拉宫,大昭寺,还去了桑耶寺,看了喇嘛辩经。还一起去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南迦巴瓦雪峰……一路上我不停地问各种问题,可以说是拿着一个瓢从大师的思想泉源中一瓢又一瓢地滔水喝……
张老师的书我几乎都有,我的电脑和手机里有一个张老师在北大讲现象学——从原著阐发愿意的音频,一共有30多讲,我经常听,还经常在车上听……后来吴国盛老师问我中国国家地理愿不愿意承办一次现象学科技哲学年会,我欣然同意,本来想去西藏开,但考虑有些人有高山反应,就改在了西昌。那次张老师也来了。我在会上讲了《中国国家地理与现象学》,张老师还做了点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工作深受现象学的影响,这与张老师有很大的关系……现象学的悬置还原,现象学的非对象化,现象学的意识对象的当下构成……为了一篇报道,我们可以当下构建区域……我们不会执着于对象化的世界,我们知道媒介一变世界就变,有什么样的感知者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世界……长镜头、航拍、显微……世界都不一样……甚至相机感光度的提升,才为我们带来了闪烁的萤火虫的世界,还有你过去在夜晚从未见过的璀璨的星空……我们甚至想变成鸟儿,去理解世界上为什么大多数花是红的……
张老师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但是在课堂上探讨哲学问题,却异常犀利,有人说:从个别可以得出一般,从几个黄色的东西可以推出一般的黄,张老师问:如果你头脑中原本没有一般的黄,你怎么能挑出来那几个黄色的东西来……对方无言……
张老师走了。但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他的身影……耳边总是想起他的声音……找出电脑中和张老师一起拍的照片……其中有个文件夹《张祥龙与云》,我和张老师在车中,车窗外飘着西藏的云,张老师银髯漂浮,目视前方……我拍了一张又一张,有的实,有的虚……虚虚实实……变换着……如同今天我视域中张老师的形象………
晚上,来到办公室看到张老师送我的书《西方哲学笔记》,这是他在北大讲哲学史时撰写的,封面上还有他用红笔所写的“自用”两字。看来他把他留在身边的书送给我了。打开来还看到里面有张老师找出的几处文字错处,准备下次再印时修正,这本书显然张老师有用,但是他听我说想找这本书,就送给我了。感动。睹物思人。岂不哀哉…… (照片4、7、8为王宁所拍,其余为我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