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庆·综述】“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傅有德:比较视域中的犹太精神
主讲人:傅有德教授
主持人:徐凤林教授
2022年10月20日周四晚7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开坛。本次讲座邀请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傅有德主讲,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徐凤林主持。
讲座伊始,傅有德教授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邀约表示感谢,并祝贺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110周年与宗教学系建系40周年。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比较视域中的犹太精神”。傅有德教授通过研读经典文献、观察风土人情,兼顾大传统与小传统,概括出凝聚在犹太民族产生、产生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犹太民族的个性与精神,并将之与基督教、古代希腊、中华文明相对比,凸显出犹太精神的五个方面。
线上会议室截图
傅有德教授首先提炼出信仰层面的神本主义精神为犹太教精神的根本特质。犹太教持有以神为本的信念,独一人格神的存在对于犹太人而言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正因为神的人格性使得独一神能够成为犹太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既不同于哲学家的非人格神,也不同于带有浓重人本主义取向的儒家的天。犹太教相信,独一人格神从万民中挑选出以色列人并与之立约,同时,以色列人也因为与上帝有约而成为与众不同的“特选子民”。以神选和圣约为纽带,神和人类、神与以色列人联结起来。犹太人相信这个圣约是以色列人独有的,所以在犹太教中,以色列人自诩与上帝之间有一种更直接、更亲近、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关系。在这种与神的独特关系中,人虽然不可能成为神,但可以通过模仿神、按照神启示的律法行事,使得平凡的生活神圣化。
犹太精神的第二个特质为崇尚德行。傅有德教授指出,在信仰与德行之间,知识与德行之间,犹太教首重德行。不同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在犹太教中,不论圣经时期、拉比时期还是现代犹太教的各个宗派,都认同“因行称义”,德行对人成义有优先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是一个尚信的宗教,而犹太教是一个尚行的宗教。尚行这一点,使得犹太教具有泛律法主义的特点。如“哈拉哈”涵盖了犹太人的信仰、礼仪、伦理、婚姻、民事与刑事纠纷等方方面面的法规,时时处处为犹太人提供了生活指南。犹太教所谓“义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在信仰上帝的前提下严格按律法行事的人。尚行的犹太教有别于尚智主义的西方哲学传统。犹太教最关切的不是怎么获得知识,发现规律,而是怎样行为,以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义人。儒家虽与之颇为相似,但儒家局限人,犹太教则具有超越维度和神圣性。在这个意义上,犹太教是一种伦理型的宗教,而同样尚行的儒家,则可以被视为一种宗教的伦理。
傅有德教授
傅有德教授以求异自立精神为犹太精神的第三个特质。犹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注重差异和与众不同,而较少强调人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一致性。这既见于《塔木德》中也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求异自立的表现之一就是喜好发问与争辩。发表不同观点,惯于争辩,对犹太人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更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内心深处特立独行、自主自专的勇气。即便侨居外国,犹太人也入乡不随俗,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
学而不厌精神为犹太精神的第四个特质。傅有德教授指出,犹太人重视教育,把学习视为生活之必须,整个民族都具有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风尚。这表现在犹太人把学习看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犹太人之所以造就了那么多思想家、科学家和企业家,无疑与这个民族的勤奋好学精神密切相关。傅有德教授以坚韧不屈精神为犹太教精神的第五个特质。犹太人虽然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流放、散居,但仍然保持这文明的连续性,能够坚守犹太教的基本信仰和律法稳定不变。虽国破,但宗教在;身处各地,“灵魂”不散。进入现代社会后,犹太人坚韧不屈的精神使得犹太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最后,傅有德教授指出,上述犹太精神有主有次,神本主义为根本,随后三个方面由神本主义衍生而来。上述五个方面构成犹太人的基本精神,并不排除犹太文化中尚有别的精神,也不意味着,这方面的精神为犹太民族所专有而别的民族那里完全无。傅有德教授特别指出,这五个犹太精神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如神本主义呈现出排他性、隔离性的特质,而泛律法主义也会导致律法过于琐碎等问题。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强化了犹太人的民族个性,起到了抵制同化的积极作用,但也使犹太人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进而招致“外邦人”的敌意。
徐凤林教授
徐凤林教授认为,傅有德教授提供了一个有关犹太精神的全面、系统、立体而有逻辑的论述,讲解由浅入深、通俗易通,尤其是在论述中提供了比较的视野,突出了犹太教的特质。讲座在提问环节的热烈互动中顺利结束。
供稿:王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