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11.4:“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第九讲: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第九讲

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图片

 

 

图片

主讲人:李天纲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图片

主持人:程乐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讲座信息

腾讯会议号:669-926-619

 

 

本次讲座将通过腾讯视频号:北京大学哲学系同步直播,欢迎扫码关注!

图片

 

 

 

 

 

一般以为明末利玛窦、徐光启引进“西学”以后,“利徐之学”在清代曾经中断,似乎只在“鸦片战争”以后,晚至“戊戌”时期的康、梁一辈学者,才重新开始“西学”启蒙运动。然而,清中叶以降江南地区学术传承脉络证明:以钱熙祚、顾观光、张文虎、李善兰为核心的学者群体在1837年即通过抄录、校勘、刊刻“守山阁丛书”,研究和传承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天文、地理、数学等著作,并为战后之“西学”复兴做了铺垫。《守山阁丛书》及一系列包含“西学”书目之丛书的刊刻与发行,证明江南地区的乾嘉学者有一种内在和纯学术的热情。如同笛卡尔、帕斯卡哲学提倡“几何学精神”一样,李善兰、伟烈亚力续译《几何原本》(1858)后九卷,接续利玛窦、徐光启的“所以然”的“metaphysical study”,表现了“西学”启蒙运动的延续性。1830年代起,“守山阁丛书”刊刻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译书活动,是一种延续性事业,更是“戊戌变法”中“西学”宣传运动的基础。总之,“守山阁丛书”学人群体的学术自觉,并不能以“冲击-反应论”的模式来解释,而需要某种形式的“内在理路”来说明。

 

 

 

 

 

李天纲,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主任。担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研究中国宗教、中西文化交流和上海文化历史。著有专著:《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马相伯传略》(合著)等,主编《徐光启全集》、《中国近代思想家·马相伯卷》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

 

198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率先面向全国招收宗教学专业本科生,探索宗教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嗣后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四十年以来,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建设并完善宗教学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宗教学专业人才。

 

四十年以来,西方宗教学理论的引介、不同宗教传统的历史思想与社会互动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学者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杰出宗教学学者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延请在宗教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就宗教学研究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展开“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以期进一步加深交流、引发讨论、激生思想。

 

“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110周年系庆活动的一部分。

 

本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宗教学研究重镇的知名专家,就宗教学理论、宗教史、宗教文化史、当代宗教研究等不同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讲,体现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的结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

110周年系庆

系列讲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