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5.21: 从比较视野下看韩非子对古今之变与人性的理解

 

 
 

主讲人:白彤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纽约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哲学和政治哲学,尤其是先秦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之问题。他的著作有Against Political Equality:The Confucian Case(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China: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Kingdom(Zed Books)、《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北大出版社)和《实在的张力:EPR论争中的爱因斯坦、玻尔与泡利》(北大出版社)。他在复旦开办了英文授课的中国哲学硕士项目,意图培养下一代海外中国哲学的研究人才和推动中国哲学的世界地位。

 

图片
图片

主持人:韩林合

韩林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也偶尔涉猎中国哲学,特别是庄子哲学。

讲授过的主要课程: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分析哲学、比较哲学;维也纳学派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庄子哲学。

 

具体信息

活动时间:

2021.5.21(周五)19:00—21:00

 

活动地点:

老化学楼227,因场地有限,有意向现场参与的同学请提前登记(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以便安排座位。

 

本次讲座将在在线下和线上同时进行。

 

 

在线参会方式

腾讯会议ID:

524 714 752

 

腾讯会议直播:

https://meeting.tencent.com/l/WAWeS96yKDQS

 

讲座简介

韩非子可能是传统中国思想家中,最容易被西方学者理解的一位。他对古今之变也有明确的论述。从中西古今比较的视角探讨他的思想,会有很大收获。就作为他的思想之核心的人性论说而言,与通常所说的性恶论不同,韩非子承认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并且他接受了物质丰富的古代人类和平的想象。这一图景,与性恶论者荀子和霍布斯等人的理解都有根本不同。并且,韩非子将古代与历史当作被解释的对象,而非规范来源,这与战国思想的主流很不一样,而更接近西方思想中对历史的处理。虽然他承认人的朴素善心,但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他认为人类朴素的善心失效,利害计算成为人行动的主要驱动力。但绝大多数人只能对眼前的物质利益进行计算,而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进行长远物质利益计算。除了理性能力外,人类还有其独有的虚荣,这构成了人类行动的次要驱动力。在少数地方,韩非子承认了极少数人可以发自内心地超越利害、追求道德,但他们是国家制度的破坏者,不应推崇。在趋利与避害之间,韩非子认为避害比趋利更具有驱动力,这是他推崇重罚少赏的一个原因。这使得他的立场与同样强调趋利避害的功利主义者的立场又有不同。最后,我会从各种角度,包括借助当代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对韩非子的人性论提出一些初步的质疑。

 

 

主办: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哲学系

 

海报设计 | 叶子
书法 | 张岩
文案 | 曹大白
排版 | 刘枫林
审核 | 项舒晨、李麒麟
发布 | 刘枫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