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6月22日: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斎藤明讲座

北京大学佛学研究系列讲座 第八讲

Bhāviveka on Praj?ā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Truths
清辨之“般若”——基于“二谛”的语境

时  间:2017年6月22日,晚7:00-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室

主讲人:斎藤明,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
评议人:叶少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特别鸣谢:广东四会六祖寺

一、主讲人简介:

斎藤明 (Akira Saito)
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前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理事长、IABS(国际佛教学会)理事。专攻印度佛教哲学史、中观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Mahāyāna Buddhism: Its Origins and Reality(编著)、《空与中观》等二十余部,及"Is Nāgārjuna a Mādhyamika?"、《龙树有关空和缘起的学说——以 <中论> 第24章第18偈为中心》、《二谛与三性——印度中观与瑜伽行两派的争论及其背景》等文章一百余篇、书评与学会动向介绍三十余篇。

二、内容提要:

清辨(Bhāviveka)论师在中观派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清辨对“般若”(亦即“慧”,praj?ā)与“二谛”的理解,对于认识印度佛教中观派思想的发展十分重要。
讲座将基于清辨的《中观心论》、《般若灯论》和《大乘掌珍论》三部主要论著展开,并与世亲的《阿毘达磨俱舍论》进行比较,进而分析清辨所使用的“般若”在“二谛”思想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试图说明以下三个问题:(1)清辨的《中观心论》在“二谛”语境中对“般若”一词的使用,与世亲的《俱舍论》有何不同;(2)清辨在《般若灯论》中讨论“胜义”(paramārtha)时,对《俱舍论》中也曾提及的“闻、思、修所成慧”(?rutacintābhāvanāmayī praj?ā)中的“慧”是如何理解的;(3)《般若灯论》作为龙树《根本中论颂》(Mūlamadhyamakakārikā)的注释之一,我们应如何解读这一题目的内在含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