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12月7、8日:佛学与宗教学——“对话”工作坊第四期

时间:2018年12月7日,15:00 - 21:00;8日,08:40 – 18:00
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2号楼B112会议室

佛教、道教与民间宗教的仪式传统
会议日程

12月7日(周五)下午

开幕式

15:00-15:10  王颂:欢迎辞——中国宗教研究与仪式研究
15:10-15:20  姜守诚:工作坊主旨——走进仪式的田野现场

第一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张雪松

15:20-15:50  曹新宇:作为近世中国宗教仪式背景的三教问题——清前期的三教堂案
15:50-16:20  尚丽新:民间宣卷仪式浅谈
16:20-16:50  刘泳斯:当代中国北方的村际网络与信仰网络——关于京西门头沟大台地区千军台-庄户-板桥幡会、庙会的研究
16:50-17:00  评议
17:00-17:20  小组讨论

晚餐

18:30-20:30  山西民间宣卷仪式个案展示及剖析

主持人:曹新宇
展示人:范胜、王树明等
讲解人:蒯卫华——仪式中的曲牌音乐研究
与谈人:姜守诚、张雪松、尚丽新、刘泳斯、徐天基、王颂等

12月8日(周六)

第二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周广荣

08:40-09:10  侯冲:一览众“山”晓:斋供模式中的多教仪式传承——从一幅贵州清光绪彩画谈起
09:10-09:40  汪娟:仪式、文本与图像——多重视角下的霞浦科册《摩尼光佛》
09:40-09:50  评议
09:50-10:10  小组讨论

10:10-10:30  茶歇

第三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张广保

10:30-11:00  吕鹏志:赣西北发现的正一箓
11:00-11:30  巫能昌:赣南安远的道教仪式:谢土醮个案考察
11:30-11:40  评议
11:40-12:00  小组讨论

12:00-13:00  午餐

第四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汪桂平

13:00-13:30  黄建兴:戏神田公元帅信仰的道教渊源与仪式特色
13:30-14:00  徐天基:河北广宗地区的表功师傅——以民间经卷为中心的研究
14:00-14:10  评议
14:10-14:30  小组讨论

14:30-14:50  茶歇与合影

第五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王颂

14:50-15:20  张雪松:做仪式权力的垄断与世袭——明清以来江南地区佛教“门眷”制度研究
15:20-15:50  曹凌:道教疏文的成立与早期发展——以佛道交涉为中心
15:50-16:00  评议
16:00-16:20  小组讨论

16:20-16:30  茶歇

第六组发表   主持兼评议人:程乐松

16:30-17:00  陈文龙:江西上饶饶家道之道派与道法传承
17:00-17:30  姜守诚:台湾高屏地区灵宝道派的请库科仪
17:30-17:40  评议
17:40-18:00  小组讨论

18:10 晚餐?

主题介绍:

宗教仪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仪式是构成宗教的必然要素,亦是宣传教义、实施教化的辅助手段,世界上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仪式活动。宗教仪式是神学理论建构的象征,是信仰的外化形式和实践行动,其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折射出民众的心理需求。此外,一些宗教仪式与民间习俗相融合,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有关中国传统宗教(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的仪式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批十分优秀的中青年学者活跃在学术前沿,取得了不少的丰硕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田野与文献互补的重要性,认为宗教研究不应局限于传统文献的哲理阐释而应争取史料和方法上的突破,田野调查就是实现这一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田野”是新资料的源泉,走入仪式现场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宗教研究提供丰富而真实的素材,藉此弥补现有资料的不足。同时,借助田野调查可以再现历史情景和社会境遇,并将文献资料放置到相应的自然和人文场景中加以解读,这有助于重新理解教内文献的价值和功能及其传播过程和传承经历,也利于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和重建中国传统信仰的本来面貌。
“走向田野”、“深入民间”,根植于乡村礼俗社会,近距离观察“实际的中国”。从“田野”中寻找失落的传统和历史,对区域性、民间化的仪式信仰展开实地调查,可以“把活材料与死文字两者结合起来”(傅衣凌语),继而用活态的田野体验作镜子来映证那些已经消亡的历史情境,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实现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立体化,符合国际学术发展的新潮流,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宗教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有鉴于此,我们计划举办本次工作坊,欢迎与会者就相关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
与会学者名单:
1. 侯  冲(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2. 曹  凌(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3. 吕鹏志(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4. 巫能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5. 陈文龙(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6. 黄建兴(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7. 徐天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8. 尚丽新(山西大学国学研究所)
9. 汪  娟(台湾铭传大学教育暨应用语文学院)
10. 刘泳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11. 汪桂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12. 周广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13. 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14. 姜守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5. 张雪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6. 蒯卫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7. 张广保(北京大学哲学系)
18. 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
19. 王  颂(北京大学哲学系)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特别鸣谢:广东四会六祖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