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6月15日:北京大学佛学研究系列讲座 第21讲

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源流探析

时  间:2018年6月15日19:00-21:00
地  点: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2号楼哲学系B112教室

主讲人:藤井淳          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副教授
主持人:王  鑫          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助理教授

一、 主讲人简介:

藤井淳,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副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高等研究所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博士,主攻日本佛教、神道教,特别关注空海和亲鸾研究。专著有《空海思想的拓展性研究》(2008年),论文有《伊势神道 <大元神一秘书> 与 <老子述义> 》《中国判教说的形成与展开》《作为唐代宗教史转折点的 <三教不齐论> 》《百年不解之谜:夏目漱石的 <心> 》等。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班班长并主编有《最澄、空海所传 <三教不齐论> 的研究》(2016年)。

二、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从“平常心是道”这句著名的禅语出发,探讨东亚古典文献语境下如何理解“道”。伊势神道的典籍《大元神一秘书》中已经出现了“大道者平常心”这样的句子,据认为来自唐人所撰《老子述义》的逸文。可见在马祖道一之前“平常心”已经与道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通过比对多种可以找到梵语和藏语对应文本的汉译佛典,考察对“道”的翻译,发现在梵语原典“道”的前后并没有“平坦”这样的修饰词,而是译者在汉译时添加的。这说明,在翻译即诠释的阶段,译者有意无意地将“平坦”与“道”联系在了一起。由此,我们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溯源,确认了中国思想中原本就有大道平常(坦)的思维模式。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其后的中国思想史,揭示了这句禅语所折射的中国思想对“道”的真理性和理想性的理解与追求。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特别鸣谢: 广东四会六祖寺

20180611084132_1.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