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6月4-5日:北大佛学系列讲座谈本缘事与文殊信仰

北大佛学系列讲座

2015年6月4日上午10-12点,6月5日上午10-12点,北京大学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加拿大University of Regina宗教学系任远教授发表佛学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教授主持。
地点: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3号楼109室

讲座一:一份特殊的礼物:宝髻的牺牲及其宗教意义
“本缘事”是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记叙了佛在往世的事迹。在这类故事中包含一类非常特别的施舍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礼物,佛经常施舍他的身体(生命)给索求者。本文的主人公(佛前生)是一个叫宝髻的王子,他生来具有头顶宝石,它有消除灾难,拯救众生的功能。他为了拯救在瘟疫中受难的敌国人民,献出了他的头顶宝石(即生命)。讲座以此为例,分析这一类广为传播的故事的宗教意义:一方面,宝髻的施舍可以看成一种赎罪,因为他过去的“业”而现在他必须受苦以偿还过去恶业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认为更有说服力的,是远远不止这个赎罪的范畴。它着眼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大乘修行有十个次第,最根本的,也就是入门的必须,就是“无我”“无私”,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是最痛苦也是最能体现彻底奉献的“无我”精神。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再进行后面的九个更高的阶段,进而达到精神的最后解脱。这类奉献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捐献钱财衣物的施舍,它的本质是被利用来强调大乘佛教的救赎观念。

讲座二:《妙法莲花经》与民间信仰中的文殊菩萨
作为大乘经典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历史和身世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认为他是历史上一位僧人,与释迦牟尼大约同时期。随着大乘经典法医在中国的发展和流行,中国佛教信徒的人数不断增加,文殊菩萨也从印度来到了中国。如果说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象征,文殊则象征着“智慧”、“觉悟”、“真实”和对一切事物深刻的领悟力与洞察力。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大量汉译佛经中,数目不下一二十种。另一方面,文殊菩萨信仰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传播,它常常与“其他”,即民间信仰和实践自然融合在一起。讲座借用“大传统”和“小传统”,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研究文殊菩萨信仰,从此个例的研究,分析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特质,即“宗教融合”的现象。

上述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

讲演人简介:
任远,1991年起任加拿大萨省里贾纳大学宗教学系教授,1985-1991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玛斯特大学博士生,1983-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 学生,1978-1982年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硕士生。著有《论〈宝髻本缘〉和宝髻的施舍》、《老子绎读 》(汉译英)等论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