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第三届“马克思学论坛”即将开幕

第三届“马克思学论坛”

主持人 中央编译局杨金海研究员
报告人: 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
题目:《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解读
评论人:中央编译局马列部柴方国译审、中国人民大学哲系安启念教授
时间: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下午2 - 5点
地点:中央编译局1号楼三层会议室

编译局地址:西单西斜街36号(西单辟才胡同教育部新办公楼前红绿灯往北200米,见华联超市后右拐50米即到).联系电话:66509403.联系人:鲁克俭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解读
——《圣麦克斯》章研究
(“马克思学论坛”讲座提纲)
聂锦芳

一、1842-1845三年间德国的思想图景和一系列复杂的理论“事件”
1、“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
2、《神圣家族》出版及其遭受到的冷遇
3、施蒂纳其人
4、《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5、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思想“另类”

二、《圣麦克斯》章的写作过程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地位
1、《德意志意识形态》各章大致的写作顺序清楚,具体节、目不完全清楚
2、大致顺序:
→《费尔巴哈》(未完)
短评→《圣布鲁诺》→《圣麦克斯》 →《圣麦克斯》
→《“真正的社会主义”》(未完,佚失)
3、《圣麦克斯》章的写作对于全书框架构思的意义,它是《费尔巴哈》、《“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的前提,使其实际撰写成为可能。
4、《圣麦克斯》章篇幅居《德意志意识形态》各文稿之首,思想容量巨大而复杂,是全书最难解读的部分
5、靠什么支撑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结构?

三、《旧约:人》解读
1、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把握人生
1-1.人生以什么为出发点
1-2.书写人生的传记:施蒂纳自己对人生的诠释
1-3.经验、现实、时代
2、哲学视域中的古代与近代、“古代人”与“近代人”
2-1.究竟以什么作为观察、梳理、评论历史的基点、线索和归旨
“古代”与“近代”是以自然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吗?
2-2.如何解释古代人对“事物世界”的关系
2-3.双重退却:古代=古代哲学史;古希腊哲学史=哲学家著述、言论的连缀
2-4.近代是如何过渡而来的?
2-5.“彻底性或可靠性的历史的反思”能否勾勒出历史?
2-6.“个人的三次发现”
2-7.“近代人”是在什么意义上超越“古代人”的?
“古代人”=儿童、黑人、黑人般的高加索人、动物、天主教徒、英国哲学、无教养者、非黑格尔主义者、事物世界、唯实主义的形式等等
“近代人”=青年、蒙古人、蒙古人般的高加索人、人、新教徒、德国哲学、有教养者、黑格尔主义者、思想世界、唯心主义的形式等等对应的形式;
3、精神世界究竟该如何把握?
3-1.精神的实质及其创造活动
十个命题作为对精神存在的论证。
3-2.精神的变形、流转形态
3-3.精神追求史还是“思维的绝技”?
从人生追求的目标(名词)演变为一种人格化的创造性活动(动词)
由不完善的状态发展到完善的境界
由“我的”或“你的”个体的精神升华为超越个体存在的真正的和真实的精神
由形体性和“精灵性”的精神过渡到成人的“唯一性”
精神对社会现实和他人观念的主观消解
精神最终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
3-4.虚构的人生阶段与预定的人生目标
施蒂纳诠释的人生带有强烈的目的预定论色彩。
揭示的人生并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
施蒂纳人生论的症结在于把观念误为现实。
施蒂纳的人生阶段论并不是他自己的创造,其原型是黑格尔。
4、自由的外在阻障:国家、社会与人道
4-1.政治自由主义
“随着资产阶级时代开始了自由主义时代”
国家无疑是近代政治最集中的体现。
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自由的状态即表现为政治自由。
检视施蒂纳在政治自由主义框架内的一系列观点。
4-2.社会自由主义
市民社会最重要的前途与后果无疑就是社会自由主义,即共产主义了。
施蒂纳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相对于超越共产主义阶段的未来社会的“新人”来说,一直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者,依然是“旧人”。
4-3.人道自由主义
“人道的社会”:最普遍的国家和最普遍的社会。
近代(近代人的时代)结束时,作为主要事物再度回归的即是该时代开始的主要事物:“精神自由”。
仅仅是劳动并不能使你成为人,因为它是形式的东西,并且它的对象也是偶然的;问题在于:你、劳动者是谁。
由于只有在他意识到自己是人时,才能具有这样的意识,因此决定性的条件是——“自我意识”。
决不是“人”这个神圣概念,而是处在现实交往中的现实的人创造了经验关系

四、《新约:我》解读
1.“唯一者”谱系
1-1.独自性
1-2.所有者
1-2-1.我的权力
1-2-2.我的交往
1-2-3.我的自我享乐
1-3.唯一者
1-4.这一谱系提出的依据
2.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
2-1.三种利己主义
“自我牺牲的利己主义者”
“通常理解的利己主义者”
“自我一致的利己主义者”
2-2.个人利益与阶级利益、共同利益
2-3.不可理解的共产主义
2-4.创造者与创造物的二重化
“你”与“你自己”
“你的存在”和“你的一瞬间的存在”
“不完善的我”和“完善的我”
“单一的生活”和“全面的生活”
“假设的我”和“被假设的我”
2-5.地方局限性?
3、思维方式与叙述方式
3-1.叙述方式中的技巧
同位语方式
同义词方式
“插曲般地”穿插内容插曲
概念推演
3-2.“思维绝技”的困难
3-3.消解困难的方法
4、自由与独自性
4-1.探讨自由视角的转换
4-2.自由的悖论
4-3.自由与独自性
4-4.独自性学说的实质
5.如何成为“所有者”?
5-1.我的权力
5-1-1.法
Recht有法、权利、对、公道等含义
对“法”产生的根源与实质的理解
对不同主体间“权利”、“权利”过渡的解释
“人权”和“正当获得的权利”
特权者与平权者
5-1-2.法律
法的基础是什么?
社会的“意志”或社会的“统治者的意志
政治史为什么成为法律史?
5-1-3.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犯罪的本质是什么?
由谁来裁定是否犯罪?
为什么会有刑罚?
问题的实质何在
5-2、我的交往
5-2-1.[国家]
5-2-1-1.国家形式和谈论国家的方式
5-2-1-2.国家的消亡与意义
5-2-1-3.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
论断1、关于地产的析分、地役权的赎买和大地产对小地产的吞并。
论断2、私有财产、国家和法。
论断3、通常理解的和非通常理解的竞争
5-2-2.暴动
5-2-2-1.暴动究竟是什么?
5-2-2-2.暴动与革命的区别
革命 暴动
神圣的暴动 利己主义的或世俗的革命
现存条件的变革 我的变革
政治的或社会的行为 我的利己主义的行为
现存东西的推翻 推翻的存在
5-2-2-3.马克思的分析
5-2-2-4.马克思的误解
5-2-3.联盟
5-2-3-1.地产:土地的再分配方式
5-2-3-2.劳动组织
人的工作与唯一者的工作。
5-2-3-3.贷币:通用的或流通的财产
5-2-3-4.国家:合法的财产的保证形式
5-2-3-5.暴动
5-2-3-6.联盟的宗教和哲学
施蒂纳对小块土地的世袭租佃制的解释。
资产(Verm?gen一词有两个含义,即资产或能力,施蒂纳利用该词的双重含义来叙述他的是思想)
道德、交往、剥削理论,主要是对观照世界的功利主义态度和视角
联盟的作用
关于联盟的学说
5-3、我的自我享乐
5-3-1.马克思所理解的“享乐”及对享乐哲学演进的梳理
5-3-2.施蒂纳所理解的“享乐”
第一,是思想对世界的主宰与统治
第二,是彰显人的力量与价值
第三,是制约人的“类”也只是一种思想中的东西
6、“现实的人”PK“唯一者”
6-1.现实的人是非人
6-2.“我”的唯一性、无比性和独立性
6-3.唯一者是什么?
6-4.唯一者的意义何在?
6-5.马克思的交往观:人是什么?

五、如何评价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
1、解读顺序与征引方式
2、击中要害与过于偏激
3.两种把握和观照世界的方式
4、《唐吉诃德》意象:“与风车作战”是人生的荒诞还是人的真实处境?
5、思想、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关联并有独立价值还是只能还原为现实世界?
6、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德国古典哲学主体性思想基础上的超越还是摒弃这一基础而向“纯粹唯物主义”的回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