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云在青天水在瓶—回忆冯友兰先生”活动成功举办

“云在青天水在瓶—回忆冯友兰先生”活动成功举办

5月11日晚19:00点,“回忆冯友兰先生”活动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拉开帷幕。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冯友兰之女、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和哲学系教授叶朗、赵敦华、陈来、李中华及北京市社科院陈战国研究员等特邀嘉宾,与众多老师和同学一起,共同追忆了一代哲学宗师冯友兰先生。

大会由哲学系系主任赵敦华教授主持。赵敦华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举办背景,他指出:刚刚在庆祝哲学系建系90周年的系庆大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各届系友都表达了对冯先生的怀念,而这次活动由本年度哲学文化节组委会的同学发起举办,更有其不同的意义,表明对冯先生以及其学术成就的追寻将一代一代继承下去。

著名作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先生首先做了关于冯先生的总体介绍。宗璞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冯友兰先生走进哲学门的一段故事:冯先生报考北大文科时,负责老师劝他报法科,因为当时法科的出路很好,要求有中学文凭的人才可以报考,而文科相对要求较低。但有文凭的冯先生还是报考了文科,并终生与哲学为伴。冯先生对学习哲学的信念坚定,一生有大量不朽的哲学著作,如《三松堂自序》、《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等。宗璞先生还特别提到《还原冯友兰》中的一句话:“如果黑格尔读到这本书,就不会以为中国没有哲学了。”这正是对冯先生一生从事的哲学的一个很好评价。此外,宗璞还谈到父亲冯友兰对她以及她的文学的影响。她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曾教导她要读两种书,一种是有字的人书,一种是无字的天书,天书即自然、社会与人的,只有读了这部天书文章才会有生命,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

冯先生的世交、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记忆中的冯友兰。1928年冯先生到清华任教,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担任清华数学系教授。那时杨振宁便常听父亲讲起冯先生的事情。会上杨振宁先生也向大家讲述了很多冯先生的生活细节。关于《三松堂自序》,杨振宁特别向大家介绍了他很喜欢的四个字——“旧邦新命”。杨先生说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时引起他心里非常大的震动。冯先生八九十岁时,还以无比的毅力写了一部大书,这不只是一部哲学著作,更代表了他做学问做人的态度,是值得后辈人敬佩和学习的。

叶朗教授指出冯友兰先生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很多。他将之主要归结为三点:第一,是冯先生的人生境界。第二,是冯先生身上体现出的北大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第三,是以冯先生为代表的学术前辈们写文章的方法。现在很多学术文章写得死板,而读冯先生的文章会发现他对问题的阐述非常生动,富有趣味。最后,叶朗教授特别提倡大家要细读冯友兰,张岱年,宗白华等大家的著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也才跟更能从大家的著作中学到学问之外的“人生境界”。

陈来教授围绕“旧邦新命”,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冯友兰先生的风采。那就是冯先生可以把一些很重要的思想用很简练并带有文言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1988年,陈来教授从国外回来拜见他时,看到了“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副对联。“旧邦新命”是贯穿冯先生内心的一条主线。49年前,贞元之济;49年后,旧邦新命。他以此激励自己创作了众多著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其生命不息学术不止的内在动力。

李中华教授强调,对冯先生的怀念可以表现在我们从学术上以及教学上注意完成他未完成的工作。冯先生对中国文化进了他一生最大的努力,“让中国文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冯先生最先提出的,而“要让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大放光彩”是冯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对冯先生本人和学术成就,李中华谈了两点感受:一是冯先生讲的天地境界,它是超功利、道德、阶级、时代的,是人类的最终追求,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第二,冯先生一生的哲学研究非常注重方法和自己的思考,为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人树立了榜样。

社科院的陈战国教授回忆了他师从冯先生时先生对自己的教诲,尤其是冯先生教导的读书方法——“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即读书要有选择,书分三类:备查的、泛读的、精读的,我们就是要选出值得精读甚至一辈子读的。“解其言”是讲如何读懂——力求每个字都要有着落有交待;“知其意,名其理”是指书中的文字不是字加上字,因为“文大于言”;“知其意”即“读书得见”,读出言外之意。明理才是从中得出自己的见解。理乃宇宙人生之理。这既是读书的方法,又是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这次“师生共话冯友兰”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嘉宾追忆冯友兰先生,另一部分是大家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赵敦华教授通过对大家发言的总结,提出了讨论的主题:谈谈冯先生一生的追求、愿望,以及我们作为其追寻者如何完成他的遗愿——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杨振宁先生首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这个问题基础上追加了一个问题:1947年,美国一位历史学家预言中国不可能成为除美苏外的一个大国。但现在事实证明了他的错误。今天这种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假如有一个答案的话,它与冯先生最后提出的问题答案应有密切的联系。台下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各位教授也针对大家的困惑做出了解答。

报告会吸引了600多名听众参加。在几位嘉宾分别回忆之后,现场观众进行了积极提问。整个会场秩序井然。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报告会作为2004哲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是哲学系90周年系庆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追忆哲学先辈,展现他们孜孜不倦致力于哲学事业的不懈努力和博大胸襟,进一步弘扬哲学文化精神,展示哲学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