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9月15日:佛学与宗教学——“对话”工作坊 第三期

9月15日:佛学与宗教学——“对话”工作坊  第三期

2018年9月15日   北京大学人文学苑2号楼B112会议室

何以为教:儒释道“三教”在南北朝时期的确立及其互动关系

会议日程
08:40-08:50  张雪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工作坊主旨介绍

08:50-10:20  第一组(主持人:王颂)
08:50-09:20  张广保(北京大学哲学系):魏晋南北朝道教、佛教思想关系研究
09:20-09:50  王皓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道”到“教”——作为“三教”之一的道教何以成立
09:50-10:00  发言人相互评议
10:00-10:20  小组讨论

10:20-10:30  茶歇

10:30-12:00  第二组(主持人:姜守诚)
10:30-11:00  张雪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老子化胡说蠡测
11:00-11:30  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敦之觉父、志在婴儿——从支遁思想看早期禅学所受老庄学的影响
11:30-11:40  发言人相互评议
11:40-12:00  小组讨论

12:00-13:00  午餐

13:00-14:30  第三组(主持人:张广保)
13:00-13:30  于国庆(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两晋南北朝道教科法“以物盟信、以信效心”思想探略
13:30-14:00  姜守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六朝道教史料的真实性——以《魏书·寇谦之传》为中心
14:00-14:10   发言人相互评议
14:10-14:30   小组讨论

14:30-14:50  茶歇与合影

14:50-16:30  第四组(主持人:程乐松)
14:50-15:20  张齐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家国、神仙与归心——颜之推的“三教”观及人生实践
15:20-15:50  杨浩(北京大学哲学系):皇侃《论语义疏》三教交涉举隅
15:50-16:00  发言人相互评议
16:00-16:20  小组讨论

16:20-16:30  茶歇

16:30-18:00  第五组(主持人:张雪松)
16:30-17:00  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外之信——“迷信”话语的形成
17:00-17:30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唐代思想史上的一个瞬间——从安史之乱后陷伪臣僚的评价谈起
17:30-17:40  发言人相互评议
17:40-18:00  小组讨论

18:30        晚餐
        
主题介绍:

何以为教:儒、释、道“三教”在南北朝时期的确立及其互动关系工作坊

“三教”之说古已有之,主要指先王“忠”、“敬”、“文”三种教化。到了南北朝,“三教”逐渐成为儒、释、道的代名词。海外学者一般认为,最早提到“三教”这个术语的人是六世纪的李士謙:“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大陆学术界关于三教这一术语的产生年代,一般采用任继愈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三教这个术语产生于北周,流行于唐。任先生的观点,基本沿袭于陈寅恪先生:“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庭,是其一例。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是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三教是否能够确立,魏晋南北朝屡有争议。自汉末老子化胡说风行,至刘宋时期的《三天内解经》尚认为无为大道、清约大道、佛道(佛教)是道教的三个支派,分别适用于中原、楚越、西域地区。而佛教自东晋勃兴以来,逐渐对老子化胡说深恶痛绝,乃至于北周道安著《二教论》,认为儒教、佛教是“教”,而道教不是“教”,只有“二教”而无“三教”。北魏、北周两次大规模灭佛,也都与统治者力图将儒、释、道统合为一种官方教化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道教何时产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以“三洞”结构为代表的“经教道教”诞生于刘宋时期,是许多日本学者,以及部分中国道教研究者的看法。甚至有日本学者提出“道教研究的新范式”,即认为“道教”是儒、释、道“三教”之一的道教,中国道教应该放到儒释道三教之中去理解,作为三教之一的道教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道教,道教的主流。南北朝以来,从宫廷到民间,三教论衡之风大盛,留下了《弘明集》、《广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论衡》等大量汇编性资料。
可以说,从文献资料到问题意识,南北朝时期的“三教”都是值得我们学界深入反思的问题。本工作坊即希望汇集相关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探讨儒释道“三教”在南北朝时期的确立及其互动关系,辨章学术,嘉惠学林。

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