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吴天岳:人类胚胎与尊严” 讲座综述

 

  2020年10月16日晚上7点,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主办的“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线上讲座第二季第五讲准时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吴天岳老师,主持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老师。

 

 

  讲座伊始,吴天岳老师首先对讲座的主题做了简要介绍,他说到,讲座涉及“胚胎”、“身体”和“尊严”三个主要概念,这之中,“尊严”是讲座的主题,他将通过对尊严的一般性考察,指明其对于人们日常伦理生活的基础性作用。“胚胎”则是讲座的主旨,他将通过讲座为解决胚胎的道德地位问题提供一条新的理论进路,即,由对胚胎尊严的界定和辩护来回答胚胎是否是道德主体的问题。这可称之为尊严式路径。而联结前二者的是“身体”概念,身体是尊严的载体,而胚胎因其是身体性存在而是尊严的主体;同时,身体是一个流动性概念,因此,人们对尊严和胚胎尊严的理解应是流动性的,对相关伦理争议的回答也应是流动性的。因此,讲座将旨在对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做一种尊严式路径下的流动性的界定。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吴天岳教授首先谈到了尊严概念的日常性,在他看来,尊严对于人们日常实践思考和实践规范的制定具有奠基作用。吴老师从两个维度具体阐述了这一点,一是作为法权概念的尊严,二是生命伦理学中的尊严。前者中,他引用《世界人权宣言》和各国宪法,说到,尊严在全世界的普遍的基础法律地位;后者中,吴老师从“生命的开端”、“生命的残损”、“生命的改进”和“生命的终结”四个方面介绍了尊严的重要性。

 

  接着,吴老师对尊严概念做了一种从西塞罗和康德的哲学史考察,包括:“古典传统中的尊严概念”、“西塞罗论人类尊严”、“中世纪基督教传统的尊严概念”、“中世纪基督教传统的尊严概念”、“人文主义的尊严概念”和“近代早期自然法理论论尊严和权利”和“康德论人之尊严”。

 

  综合对尊严概念的日常性的分析和哲学史的考察,吴天岳老师概括了尊严概念的丰富含义,它们包括“社会尊严”、“道德尊严”、“自然尊严或人类尊严”、“位格尊严”等。

 

  此外,通过以上梳理,吴老师指出了“尊严”概念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其既具有描述性内容,也派生规范要求,他借用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Aurel Kolnai的话说道,尊严是一个厚概念。不过,Kolnai基于尊严是一个厚概念而否定可以从尊严中可以推导出权利,因为尊严包含着描述性特征,而权利纯粹是规定性的。这直接构成了“如何在尊严这样一个厚概念中找到权利的根基”的挑战。

 

 

  在概括了尊严概念的四个形式特征(内在价值或先天性、奠基性或优先性、不可剥夺和平等)之后,吴老师对Kolnai 所提出的挑战做了更具体的界定,即,“确定尊严概念的实质特征,使之能够为那些需要得到保护的基本权利奠基。”

 

  如此,讲座过渡到对身体的讨论,吴老师试图通过对身体的讨论来回应Kolnai的挑战,即,将身体作为尊严的根据,并在此基础上,将尊严辩护为基本权利的基础。这一工作首先需要对身体本身做进一步的澄清和界定,于是吴老师从 “作为自然物的身体”、“作为社会现象的身体”和“作为自我的身体”三个维度阐发了身体的内涵,而且发现了这三个维度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身体本身是处于流变之中的,或者说,人们对身体的理解是处于流变之中的。

 

 

  在以上对尊严和作为尊严载体的身体做了一般性界定之后,吴老师开始处理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即,胚胎的尊严和相关的伦理问题。他首先介绍了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它是指“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一类细胞。” 由此而导出了一个的核心伦理问题,即,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或者说,胚胎是否是人的问题。该问题又聚焦于“人类何时开始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吴老师列举了对此问题的几种通常回答:有认为开始于受孕或受精时,有认为开始于着床时,有认为开始原线形成时,有认为开始于可以听到胎儿心音时,也有认为开始于胎儿可以在体外存活时。

 

  与这些回答不同,吴老师另辟蹊径,主张从身体尊严的角度来看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可称之为尊严式路径。这一进路得益于对身体是处于流动之中这一点的发现,比如,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同样的胚胎在离开母体后能否独立存活就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与流动的身体概念相对应,吴老师主张对尊严的理解也应该是流动的,“我们不应该假设一劳永逸地给出确定人类尊严的判定标准”;进一步,基于一种流动的尊严概念,对“胚胎何时成为人”和“胚胎是否具有道德地位”的回答也应该是流动性的,随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变化。这可称之为流动性回答。

 

  至此,吴天岳老师完成了其讲座的主体部分,既在阐述了一般意义上,身体概念如何作为尊严的根据,又将该一般性原则应用于胚胎之道德地位这一具体问题。

 

 

  接着,主持人周程老师对讲座做了点评,他基于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尊严概念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而吴天岳老师的讲座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对尊严概念的哲学史梳理,既有助于阐发尊严概念的丰富内涵,也能为现实思考提供思想史助益。总的来说,吴老师的讲座既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评之后,讲座进入问答环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观众都踊跃提问。吴老师回答了“尊严概念对现实的政治伦理思考是否必要”、“死人的尊严”、“如何具体确定胚胎的尊严”、“早期堕胎和晚期堕胎的区别”等十余个问题,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拓展阅读]

 

1. [德]瓦尔特·施瓦德勒:《论人的尊严——人格的本源与生命的文化》,贺念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

2. Remy Debes (ed.), Dignity: A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3. Michael Rosen, Dignity: Its History and Mean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4. Aurel Kolnai, Ethics, Value and Real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5. Robert Spaemann, Love and the Dignity of Human Life, Cambridge: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供稿:王东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