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第70次“马哲论坛”综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2019年4月26日下午14:00—17:00,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70次“马哲论坛”在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做题为“唯物史观视阈:女人与政治制度”的学术报告。教研室老师、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杨学功教授致辞,张梧助理教授主持。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张文喜教授从女性主义的视野以及男性化的遗产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历史影响等角度出发讲述了主题的理论背景,并且指出了马恩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理解妇女解放问题的理论视野。接着,张文喜教授对黑格尔的“女人是共同体的内在敌人”这一论断进行了评注,从而展开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伦理观的批判。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论述了关于家庭和血缘关系的历史意义,集中讨论了性别和血缘关系的历史意义。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的城邦社会,女性还没有完成观念的自我认同,女性的品质只有在私人领域,即家庭的活动中才受到赞扬和尊重。因此,女性是个别性的、特殊性的,女性不能成为公民。因此,黑格尔的基本观点是:共同体的凝聚力是通过对抗、斗争来形成的,只有通过破坏共同体的成员的家庭幸福,才能保证共同体的凝聚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理解黑格尔将女人定义为“共同体的内在敌人”这一论断。张文喜教授认为,黑格尔对女性的评价恰恰在表明男性的夸夸其谈,恰恰表明男性在脱离社会历史的因素针对女性的抽象概念进行纸上谈兵。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张文喜教授提出了可以带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即在唯物史观的视野里,友爱的共同体、感情的共同体何以存在?达成一个爱的共同体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张文喜教授指出,家庭与家族是以爱和感情来维系的天然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基于自然的爱和感情如何扩充到超越自然的普遍交往关系,便成为现代性的问题。对此,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的共同体可以摆脱血缘限制,而这种摆脱要以废除亲属制度和婚姻制度为前提。
        报告结束后,教研室老师和同学针对女性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爱的共同体同马克思的友爱的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妇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讨论环节将论坛推向高潮。



20190507105331_第70次马哲论坛照片留念.jpeg  
20190507105346_第70次马哲论坛照片留念2.jpe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