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座

5月17日(周五)厦门大学王晓阳教授讲座“非主观的心灵”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分析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分析哲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系列活动第二场将在本周五(05月17日)15:00于外国哲学研究所227室举行,此次活动将邀请厦门大学哲学系的王晓阳教授主讲“非主观的心灵”。相关信息如下:

讲座时间:2019年05月17日(周五)15:00-17:00
讲座主题:非主观的心灵
主讲人:王晓阳 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地点: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老化学楼)227室
讲座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适用于研究客观的对象,因而心灵无法获得科学解释。如果科学无法解释心灵,那么科学知识就是不完备的,物理主义因而也就是错误的。对此,两类常见的物理主义回应是:激进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非兼容论)和保守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兼容论)。当然,物理主义者也可以通过放弃完备性来为自身立场辩护,但这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做法,因为很可能直接导致物理主义的失败。本文建议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在坚持完备性的前提下,澄清有关主观性的一个误解,从而继续为保守主义做辩护。我将论证,一旦澄清了这个误解,那么就不但可以继续推进保守主义方案,而且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理解心灵的新视角:心灵既不是主观的(subjective),又不是客观的(objective),也不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而是非主观的(non-subjective)。

(讲座大纲与相关阅读材料将在报告现场分发)
TOP